甲午战争的评论

儿童资源网

甲午战争的评论

  谈到甲午战争爆发原因时,日本史学家佐野袈裟美认为:

  日本开始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时机已迟。日本力量虽仍不足与资本主义各国并驾齐驱,亦须急起直追。国内市场不久就感到狭窄了。因为国内资源缺乏,故需向外发展。因而日本的大陆政策乃是注定了的。如不采取此种方向,日本只有灭亡而已。首先须置朝鲜于日本领导之下,因此须把中国和朝鲜分开,即是日本要掌握朝鲜的领导权,希望朝鲜成为日本垄断的市场乃是当然之理。然而列强势力早已到达朝鲜。试看英国占领巨文岛这事件,一不小心,朝鲜即有成为列强侵略的牺牲品之可能。日本必须确保朝鲜,乃是日本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必然的条件。

  佐野袈裟美还谈到日本的发展速度。

  日本资本主义在其发展前途上,和中国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的日本资本主义,为克服其落后的情况,即以狂风疾雨的速率前进。

  他在列举了一大堆数字来证明日本向中国发动战争的必然性后。说:

  朝鲜的输入贸易中,日本的比率在甲午战前每年减少;反之,中国的比率则倾向于增加。……为了获得朝鲜市场,形成中日阀的对立关系。……日本制商品,在朝鲜市场上,和中国商人主要贩卖的欧美制商品形成对立的原因,必然会产生垄断朝鲜市场的要求。……自明治17年(1884年)亲日党政变失败以后,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势力即显著地减退,对于具有非常发展力的新兴日本,却是一种难于忍受的桎梏。日本对朝鲜政治上的迟缓的发展,比之于对朝鲜经济上飞跃的发展,大有跛行之感。当时日本对朝鲜所具有的政治势力无论如何不能与中国对抗。由于此等原因,遂迫使日本走向甲午战争。

  另一位史学家矢野仁一认为:

  我认为甲午战争的原因,并不是日本单纯地跟中国争夺朝鲜的独立,其目的在于防御俄国的侵略。为了防备俄国的侵略,不使它有机可乘,必须改革朝鲜的内政;如果纵容清政府一面视朝鲜为属国、一面对其内政外交逃避责任的这种宗主权的主张继续存在下去,朝鲜的内政改革将是不能期望的。因此,日本才劝告清政府同日本协力来共同负担起这个责任。

  当时,日中两国都是俄国企图统治太平洋沿岸的这种侵略政策的目标,在俄国的侵略势力面前,日中两国具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本应站在一务战线上来共同防御俄国的侵略,但是中国却不肯把日本看做对等的国家,竟然说“朝鲜乃大清之藩属国,如须改革,中国可单独进行,无须日本协力”来加以拒绝。如果任凭中国去处理,则朝鲜的改革将不可能实现,因此日本不得不排除中国的反对而独自担当起朝鲜的内政改革,结果造成日中两国之间的冲突,而甲午战争也就从此揭开了战幕。

  倘若中国在朝鲜同日本协力来共同防御俄国的侵略,那么甲午战争就是没有必要的了,割让辽东半岛的要求也是没有.必要的了。但是清政府反对这样做,因而惹起了甲午战争,使日本不得不把中国当做敌国来作战。日中两国既已成为敌对的关系,那么我看日本向满洲扩张、并以自已的力量来单独防御俄国的侵略,这是势所当然的;而日本在缔结马关条约时要求割让辽东半岛,也是极其自然的。

  美国学者赖德烈在谈到甲午战争爆发原因时认为:

  美国学者中日两国的干涉朝鲜事务最后促成了两国间的战争。一个秘密会社东学党的变乱,导致朝鲜王尊从袁世凯的劝告而恳求中国协助。这件事中国做了,但日人不欲受到阻挠也派了军队。在这个期间里,朝鲜军队已经击散了叛乱分子,但中国人与旧本人仍留在朝鲜互相监督着。东京提议日中两国应共同在衰落无能的朝鲜政府中促进改革,这点被北京拒绝。在谈判中它继续主张它对于朝鲜的宗主权,而日本拒绝承认这一种关系。日人强夺了皇宫及国王。接着国王颁发了一道上谕废除朝鲜与中国的条约,并号召朝鲜人驱逐中国军队。不久中日间的战争爆发了。交战的时间很短,且对中国来说极为可耻。虽然它的部队常常作出英勇的抵抗,但是,主要由于行政的腐败不能有效率的使用它所拥有的那些近代的海陆军装备,中国在水上陆上都被打败。满洲的旅顺和山东的威海卫设防地点。虽然照欧洲的方式武装.但都为敌人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