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评论

儿童资源网

甲午战争的评论

  1978年出版的《日本近现代史小辞典》,也把甲午战争的起因看成是中日两国争夺朝鲜。

  日本明治维新后。政府各部门展开“征韩论”之辩论,1875年与朝鲜订立了《江华条约》,承认朝鲜为独立国,否认清朝对朝鲜享有宗主权……。

  1894年2月农民作乱。7月1日朝鲜请清朝派兵协助平乱,日本就派兵入朝。……两军对峙于牙山,战争于7月25日开始。

  1990年日本出版的《东京国史大辞典》认为甲午战争的起因是:“日本与清朝双方争夺对朝鲜控制权”;日本“为了维护朝鲜独立而发动了战争,最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92年日本出版的《新详说日本史》也把甲午战争的起因看成是中日两国争夺朝鲜:

  1894年农民作乱(东学党),清军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入朝。同时根据《天津条约》,照会日本出兵。乱平后,由于改革朝鲜内政问题,双方关系紧张。8月日本向清朝宣战……日本军队在训练、纪律及现代武器方面,都远胜于清军。

  日本学者藤村道生在其所著《日清战争》中谈到甲午战争性质时认为:

  日清战争是以后五十年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开端,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国主义战败为止,应把日清战争摆在日中两国间五十年战争的首次战争的位置上。

  韩国学者白钟基在他所撰的《韩国近代史研究》中认为:

  1894年日本派出大量军队入朝。朝鲜当局虽一再要求日本撤军,但日本置之不理,冲入皇宫,迫使闵政府下台,建立亲日傀儡政权。(令大院君上台,但最后也被迫离宫)。日本为了使朝鲜脱离清朝控制,在该国土地上发动了战争。

  日本并未宣战,即开始军事行动,这纯粹是一场侵略战争……

  又说:

  当时日军实力远远超过清军。日军在进入朝鲜后,未经宣战即开始攻击清军。此次战役纯系侵略战争……

  当时清军只有2500人,……又无援军,因而败北。

  日本是有备而战。日人海军船只速度远较清军为快,专门为一场现代化战争而做出了必要准备,因而自开始即一直占上风。

  德国在1968年出版的《中华帝国》一书中,在谈到甲午战争起因时认为:

  由于与日本的冲突(甲午战争),清朝洋务运动的努力。毁于一旦……中日战争是为了朝鲜。自1876年起,中日双方都争夺对朝鲜行使的宗主权……。当时中国支持国王李熙(1864--1907),日本派兵支持大院君……。战争爆发是由于日本击沉一条中国租用的英国商船。该船运来了清朝军队……

  德国于1970年出版的《远东近现代史》,也谈到了甲午战争的起因。书中说:1894年8月1日,日本向清朝宣战,宣称:

  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已在日本协助下,进入国际大家庭……相反清朝认为朝鲜是藩属,因而继续干涉其内政,日本为了维护朝鲜及远东和平的稳定而宣战。

  加利福尼亚戴维斯大学历史学教授刘广京、赖斯大学历史学副教授查德·史密斯认为:

  中日战争从一开始就被日本发动的、以决心攻占北京为目标的一连串攻势所左右。结局清楚地和富于戏剧性地暴露了中国军事准备的失败和日本军事准备的有效性。

  两人同时认为:

  虽然据说中国人已集结了十五万到二十万名军队在直隶北部,但他们不大可能守住北京。中日战争从头到尾是一场十足的灾难。中国最有效的讨价还价筹码不是它所剩下的陆海军力量,而是一个日本狂热分子对李鸿章的伤害而使日本人感到内疚。

  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的侵朝侵华战争。日本侵略朝鲜,固然有把朝鲜变为殖民地的企图,但更重要的是要借侵朝之机发动侵华战争。把中日甲午战争看成是日本与中国争夺朝鲜而引起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至于把甲午战争看成是因为“日本击沉一条中国租用的英国商船”、“日本为了维护朝鲜及远东和平的稳定而宣战”的观点则更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