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的人胆儿大?”老于问道。
老太太挺神秘地笑了:“当然,我那个死鬼老伴,那会子是村儿里的基干民兵连长。”
老于的眼睛一下就亮起来,亲切地跟老太太说:“人妈,到您家里见识见识,您不介意吧?”
老太太就把自己的摊位交给别人照看,拉着老于说:“你跟在我的后面,别咋呼!这事儿不能让外人知道。”
“连长夫人,一切都听您老的。老于先给老太太敬了个礼。
穿过了一片菜地,又绕过几处农居.七拐八拐,才来到老太太家,老于此时已经是分不出东南西北了。
老人领着他径直进了里屋,挺费劲儿地从一个大木头柜子里搬出来两只大瓷罐子。老于认出这是“将军罐”,从造型上看应该是清早期的。只是,这两只罐子全被“罩”上了一层红红的油漆,看着实在别扭。
老于有点泄气了:“这是怎么回事?挺好的古玩,您怎么给它们穿这么一身‘盔甲’呀?”
老太太说:“你以为我们家老头儿是民兵连长,我们就什么都不怕啦?也怕!这罐子原来是带色儿的,红红绿绿,那上边画着些骑马耍大刀的小人儿,活灵活现的,一看就是封、资、修,可真的义舍不得砸,就想出了这么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来!”
老于一听,不禁喜出望外,什么“红红绿绿”、什么“小人儿骑马耍大刀”,那是大清朝康熙年问的作品呀!
康熙十三年吴三桂煽动的“三藩之乱”曾让景德镇的烧窑业大遭破坏,到了康熙十九年以后,御窑场才恢复官窑制造,同时民窑瓷器业亦是长足发展,形成了“官窑”、“民窑”两相生辉的局面。也许康熙爷力求让社会安定团结,于是将这山水、人物题材作为本朝瓷器绘画中的一大特色,以此教化民众。尤其是有“斧劈皴”之称的气势磅礴的山水画法和形象生动的“刀马人”古装人物故事,极具时代特点,为康熙年间五彩瓷上的代表题材……
老于正想得出神,那老太太捅了捅他的胳膊说:“这位老师,您仔细看,这上边还有字儿呢。”
老于仔细观瞧,一只罐子上用黄颜色的油漆写着“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另一只则写着:“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老于眉开眼笑,挑起大拇指说:“看来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儿,老太太,您真高,您实在是高!我妈当年要是能跟您这么聪明该多好,连红卫兵的影儿还没见着呢,她老人家就把该砸的和不该砸的全给砸了。”
老太太严肃地说:“这位大收藏家,您可小许埋怨老家儿,谁长着后眼呀?再说了,您也甭跟我们比,我们是贫下中农,在村儿里成分好。”
其实此时的老于已经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贫下中农家里怎么会有这么抢眼的古玩?他根本就没来得及多想,只是兴奋,盘算着古玩行里这样的一对五彩人物的将军罐,该值个多少钱?怎么也不会低于两万块吧?
老于小心翼翼地问:“多少钱?”
老太太笑道:“这罐子可是好东西,值不少钱呢。”
老于就说:“大妈呀,这对罐子给您六百块钱,合三百一只!成吗?”
老太太乐着说:“你还是到村口买核桃去吧,别在这儿扯臊了。”一边说一边慢悠悠地把罐子往柜子里放。
老于就急了,说:“别介!您老也出个价儿,看看能不能把我给吓着!”
老人站起身说:“这老古瓷是我们家几辈人传下来的,是什么年代的,该值多少钱您肯定比我明白。老话儿讲得好,叫‘老不瞒小,小不欺老’。这罐子我们既然给刷了油漆,就不能当国宝似的跟你胡要钱,但您也不能就拿几百块钱打发我不是?你真喜欢,两千块钱拿走,我可不勉强您啊。”
老于就蹲下身子,重新把两只罐子审视了一遍,先掂了掂分量,又用手指头弹了弹,听听声音,再把它们翻过来,仔仔细细地观察罐底。就这儿没有刷漆,方才展现出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