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以后,化验结果出来了,那结果却令老外大惊失色。这神秘的附着物竟跟人类的排泄有关,一大串的化学字母很是令人费解,但是让任何一位中国老百姓去鉴别,都会十分明确地告诉他——那是尿碱!
这边的伙计正在偷着乐的时候,掌柜的回来了。
伙计忙不迭地为掌柜的倒了洗脚水、铺好了被窝之后,方才感觉到有点要麻烦,看来今儿晚上这打是非挨不可了。
掌柜的问:“怎么不把尿罐子拿进来?”
伙计说:“送人了。”
“送他妈谁啦!”一个耳刮子扇了过去。
“送给了一个洋鬼子。”伙计捂着火辣辣的脸说。 “这里边一定有猫儿腻,小兔崽子你老实说,不然的话我打折你的腿!”掌柜的光着脚、趿拉着鞋蹿到屋子中央,用手拽着伙计的耳朵骂。
伙计就如实地说了一切。
掌柜的点上了一锅水烟袋,靠在太师椅上“呼噜呼噜”地抽着,若有所思。他心里明白,看来是这位洋学者找上门来“打眼”了——纯属活该! 他拍着桌子,骂道:“那也不可!此虽为溺器,却是接老爷我的金水之物。如今你把它送与洋人,岂不是在折我的寿数?”
伙计忙把那只劳力士手表奉上。
掌柜的拿起表看了看,“啪”的一声扔在了地上,不屑…顾地说:“什么破玩意儿?一不带嘣簧,二没有珐琅彩,糊弄孩子的把戏。去,拿着你的这只破表,马上给我滚蛋!从今以后不许再进我的门……”
伙计哭哭啼啼地走了,辗转多年之后,他终于自立门户,并富甲一方,据说就是靠着那只“破”劳力士手表起的家。
老外这回是被“不成熟的科学观”给打了眼。
而那个古玩铺里的大掌柜的,却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同样也打了眼。
一个卖核桃的老太太怎
么可能说谎?“收藏家”丝毫没
起疑心,当即掏钱买下古董
白明先生认识一位懂画的朋友,称他为老于,国画、西画都喜欢。他常以自己懂画为自豪,认为懂画就是懂艺术!于是,凡是带色儿的东西,老于都敢发表评论。
老于退休以后,闲来无事,就组织了一帮孩子,到乡村开展“美术夏令营”。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乡下古村落,据称当年“宋辽相争”时,杨家将里的某位英雄曾在此屯兵并大破辽阵。近几年,这里竟热闹了起来,有写生画画的,有到农家院来旅游的,乡亲们的生意自然也就红火了。
这里村边有卖山里红和大枣的,有卖老倭瓜和柴鸡子的,还有卖野核桃的,什么“虎头”、“狮子头”、“鸡心”……这些Ij’货可不是小孩子的零嘴,都是町供行家们把玩的艺术品。
老于就一个摊儿接一个摊儿地挑核桃,一边挑一边给人讲:“这核桃,在手里揉上几年,等揉出了‘包浆’,就可以当老东西卖,除我之外,没人能看得出来!”于是,有人就把老于的面相给记住了。
有一回,老于在选核桃的时候,那摊主是个老太太,她低声地问老于:“这位先生,您是个搞艺术的吧?”
老于只笑了笑,没说话。
老太太又说:“我没瞧错,您不光搞艺术,您还是个收藏家。对不对?”
老于有点惊讶:“收藏家咱可不敢当,但我确实喜欢收东西。”
老太太问:“您都喜欢收哪一类的玩意儿?”
老于说:“凡是沾‘古’的,我都喜欢收藏。”
那老太太四下望望,见没人,问他:“您收不收老古瓷?”
本来是要走的老于,一下子又定住了。看着眼前这位满面沧桑、一脸真诚的老妪,心想:有这等的好事儿,天上掉下来的呀!但他仍旧不失警惕地问:“您这儿穷乡僻壤的,能有什么老瓷器?”
潘家园的“鬼市”传奇(2)
老太太说:“穷?穷也得分时候。有皇匕的那会儿这儿可不穷!这村子里大户人家多了,还净出太监呢。文革的时候,这儿砸古瓷砸海啦!但也有胆大的,没舍得砸。我们家就藏着没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