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的“鬼市”传奇

儿童资源网

潘家园的“鬼市”传奇

  小谭这才有机会走到近前,上手看这件东西。只见这缸高约40厘米,口径约有50厘米,器犁有一点不周正,但基本没有伤。缸上的图案是三条栩栩如生的鱼游于繁密的水藻之间。其青花发色蓝中偏灰,釉质厚实温润,白中闪青。小潭把它轻轻搬倒,看了看底部,底是砂底,底足边缘有一片很小的磕,露出的胎体润泽如丝绸。小谭又一手扣缸底,一手托缸沿,用力把它向上提了提,的确很重,但并没有什么打手之感,有的只是熟悉与亲切——它和师傅家那半只万历残缸实在是太像了。

  想起师傅,小谭忽然觉得一阵难过,眼窝一热,竟差点滴下泪来。

  看到他难过的样子,抽烟的那个人再次把手里的烟头狠狠地摁死在烟灰缸里:“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说实话,这缸是我从一个拆迁户那买的,说上辈儿留下的,什么年代他们也不知道,搬家不方便,就卖了。我花5000买的,可能是被骗了,不过有什么话,就请直说,这点钱,我还赔得起。”话虽这么说,可是那也心疼啊,就冲他那一脸的严肃,小谭也不敢轻易开口。

  又看了一阵,小谭终于llx定了信心,放好大缸,朗朗说道:“万历本朝!”

  大家的目光刷地投向小谭,这个结果实在太出入意料,所有的人都等着他进一步的解释,可是,他却已经说完了。

  他没有读过太多书,说不出那么多的道理,当初师傅教他时就告诉他,这样的就是康熙的,那样的是乾隆的,这种花的是成化的典型画法,那种的发色要好好看看,是嘉靖的典型发色。这两年里,他每天都在师傅的库房里抚摸这些东西,日子久了,对这些东西慢慢地熟识,面对它们,就像面对一个很熟的朋友,无论他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帽子,是背影还是侧影,只要是这个熟人,他就认得。况且师傅家正好有半只万历的残缸,和此缸几乎就是同胞兄弟,他一进门的时候,就对这缸有一种异常熟悉的感觉。

  可是这个过程,他怎么才能和大家说清楚呢?

  小谭急得直咽唾沫。人家见他说不出道理,很是失望。这算什么?一个小毛孩子信口雌黄,你说万历就万历啊?

  大胡子冷笑道:“小年轻,别随便说话,这东西要是不新,我嚼嚼吃了它!”这话一出,刚才看民国的小瘦子和看康熙的梁总也含糊起来。

  这位大胡子,也得算个小有名气的人,据说他做灯具生意赚了不少钱后,就喜欢上了收藏。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收藏了上百万的东西。暂且不论眼力,就冲这“魄力”,他的话就不可能没有几分分量。当然,有分量也只限于这次争论后的一年之内,因为据说一年后,他请了一位国家级的鉴定专家,把他的东西都看了一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一生买一件假货不难,但若是一屋子藏品中一件真的都没有,也挺不容易的。”

  原来这位仁兄竟在几个古玩奸商合伙的忽悠之下,到全国各地淘换假货。更为可恨的是,有的奸商还专门拿假货当标准器,头头是道地讲给他听,还夸他学得快,标准器都是假的,那还上哪儿买真的去?

  但这都是后话,谁也没长后眼,在这场辩论时,他还是有很有威信的。人家都放话了,“东西不对就吃了它”,谁还敢不信呢?

  小谭就不信。

  “这东西肯定真!”他梗着脖子,对着这几个“棒槌”和疑似“棒槌”,气得头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他又加了一句:“你们要都不信,这缸卖给我!”缸的主人一听,来精神了:“小兄弟,你真要啊?”小谭愣了-F,但马上还是点了点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看来这个天上掉下的便宜,不占还真就不行了。小谭虽然对物品的市场价不是很清楚,但他也知道,用买萝卜的价买人参一定是亏不了的。

  缸的主人说:“这东西在我这儿也放了好久了,我也不知道真假,你要真是喜欢,6000块,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