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的“鬼市”传奇

儿童资源网

潘家园的“鬼市”传奇

  他一说完,小谭就拍案而起。他严肃地说了一句话,四座皆惊。

  “等着,我去借点钱!”

  他就这么走了,留下的人都没说话,各怀心思。没多久,小谭就回来了。6000块,桌上一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干脆得大家都没有机会说话。

  缸买回来,就放进了杨青的店里。这6000块钱呢,本也是找杨青借的,两人说好,等东西赚了钱,两人平分。

  那要是赔了钱呢?两人根本就没往这上想,肯定不会赔钱

  缸放了很久,一直无人问津。有一天来了个上海人,一眼看中,一口价就给8万。

  当时小谭没有在,杨青就打电话问他是不是卖,小谭一听心里也很没底,随口说了一句:“得要10万”。电话挂了,一会又打过来,人家又一口答应了。小谭一听,直拍大腿,心想:“完了完了,卖便宜了。”意外的是,等小谭回到店里时,看到缸还在原地。上海人又不要了?当然不是。一般人出门身上怎么可能带那么多钱?前些年不像现在,到处都可以刷卡,那个时候还得付现金呢。所以上海人当时并未买走东西,而是约好第二天带钱来取。小谭想了想,嘴角一歪,笑了。

  第二天傍晚,小谭见到了这位上海人,斯斯文文的,提着一只皮箱,还带了个体格健壮的小伙子,不用问,付现金,而且拿东西的人也找好了。“14万是吧?”小谭漫不经心地问。“怎么是14万昵?明明讲好10万的嘛!”上海的客人一听,有点急了。小谭也一脸的困惑,赶紧叫杨青:“咱不是说好14万的吗?”杨青和小谭早就串通好了,他比小谭的表情还困惑:“不是和你说十十(不念十,要念丝)万

  杨青本来不结巴,可是一着急,就有点结巴起来。10万就说成了“丝丝万”,问题就在这了,大家面面相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也不能歧视人家的生理缺陷啊。

  这上海人实在是喜欢这个缸,算了,加4万就加4万吧,幸好卖主没理解成40万。看看天色已晚,银行也关门了,算了,明天再来取吧。

  小谭一面得意,一面也很失落。这上海人怎么义这么痛快地答应了?可见这缸要价还是低。这怎么办呢?第二天,小谭一大早就出门了,为什么呢?又变卦了啊。虽然这一次杨青极力反对,希望见好就收,但小谭坚决要求要这么做。小谭有自己的打算,要是这一次上海人还能答应,那就卖给他。只要能成交,我就有钱开自己的古玩店了,这寄人篱下的日子,也就算熬到头了。杨青哪里能想到这些原委,只是无奈地摇摇头。

  上海人来了,杨青硬着头皮接待他,很不好意思地对人家说:“抱歉啊,这缸昨天有人要了,人家出30万,1万定金都交了。”上海人这次真的恼了:“我们不是都讲好价了吗?你们也太不守信用了!”杨青满脸堆笑:“是,是,你看我这朋友,不会办事。但这东西也不是我的,我也没办法,人家昨天晚上来的,还交了定金,您也没定金啊。”这话把上海买丰堵得不轻,脸都气紫了。但杨青又接着说,“要小您看还能不能给个更高点的价,我再帮您跟他商量商量,毕竟是您先要买的嘛。”

  上海人沉默了半天。还是不得不佩服人家理性和有涵养:“这样吧,这缸我出28万,你刚才的话,我就当没听见,你现在就给卖主打电话,如果可以,现在就让他(一指身边的小伙子,他也跟着来了两回了)搬着缸,我们一起去银行,付现金、转账都可以。”杨青赶紧再给小谭打电话。

  其实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可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了。6000块买的东西,硬要28万,还不知足吗?其实小谭这回倒不是不知足,而是觉得这个谎没圆,面子上变不去,硬要30万,少一分就卖给别人。

  上海人终于暴发了:“这东西我不要了!就是l块钱,我也不要了!你们太不讲信用了1 10万,14万,30万……你们当我不知道吗?你们一直在跟我耍花招!你们这么做生意,要吃大亏的!”说完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