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还真是一语成谶。
上海人走后,小谭回到店里,心情很复杂,又失落,又庆幸。
这缸到底值多少钱呢?还是找个人帮着估估价吧,要是再碰上买主,可不能再像这回似的了。两人这么一商量,就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杨青的舅舅。赶紧给舅舅打个电话,请他火速赶到南京。
舅舅听明白了两个小家伙的请求,一口答应。过了两天,舅舅就来到了店里。店里的圆桌上摆着那只青花大缸。舅舅一眼就看到了它,水也没来及喝,就直奔它而去。围着它先转了一圈,然后搬倒,看看底,再立起来
越看他心里就越高兴,“行,你们两个眼力有长进,这样的东西也敢收了。”
两人听着当然更是高兴:“舅舅,您看这是什么时候的呢?”
“万历的啊,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那您看能值多少钱呢?”
“嗯,这个啊……”舅舅+边说,一边要把这缸翻过来,再看看底。他头一次看底的时候,是一个人搬着这个缸慢慢翻的,缸比较大,他翻着比较费力。j小谭机灵啊,早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了,所以这一次再翻缸,他就过去帮忙。
一个人看东西的时候,另一个人伸手帮忙是古玩行的大忌,两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或是动作不一致,很可能导致东西的破损。这一点,小谭是早就知道的,但是可惜的是,直到此事发生以后,他才真正地明白。
小谭帮着杨青的舅舅翻这口缸,两个人用力一翻,这缸就鬼使神差地翻到了桌子下面。
三个人,全傻了。
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大痛无知觉。
呆呆站了很久,杨青的舅舅第一个回过神来。他蹲下身子,小心地把躺在地上的大缸扶着立起来,小谭别过脸去,不忍看,不敢看。
杨青倒是伸着脖子,看明白了。缸的一半还是完整的,另一半已碎成了几块。
杨青的舅舅毕竟是老江湖,他虽然也十分懊悔并且痛心,但还是理智地指挥着两个年轻人,收拾起碎片。
小谭看着那半只熟悉而陌生的残缸,百感交集。
一个月后,杨青的舅舅寄来了14万块钱。
舅舅在信中告诉杨青,其实这缸按当时的行情,就是完整的,也值不了28万。那上海人的出价,实在是不低。至于他汇的这14万块钱,有4万是卖残缸的所得,还有10万,是他赔给这两个年轻人的。
年轻人不懂规矩,帮他翻缸,罪有可恕,可自己在这行多年,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实在是不可原谅。他心中的愧疚,难以言表。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真品又少了一件。
小谭心里明白,这件事,主要的责任当然在于自己。这10万块钱,与其说是赔款,还不如说是杨青的舅舅赞助给杨青的,这与自己,几乎没有关系。
小谭望着杨青取来的这些钱款,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