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

儿童资源网

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

  1.网上作文——高科技环境下的习作训练。 随着教学网、校园网、局域网、城域网、因特网等网络的开通,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方式与途径也日趋广泛。作为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网上作文应运而生。网上作文,因其对时间、地点、交流对象等要求的不确定性,习作时环境、心理较为宽松,表达的内容也很自由,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情感进行习作。

  2.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指导下的习作训练。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喜好,确定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处理信息后,学写调查报告。这样的实用性习作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社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和空间。 此外,专题采访、编写课本剧、通讯报道等都是非常好的训练途径。

  (三)选择多类型的训练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让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教材规定的训练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表达需要,进行多种类型作文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主要有两大类:纪实和想象。我主要尝试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学写人物传记。 我曾经要求学生练习写家里所有的成员,班级的老师和同学。以传记的形式记叙所写的人物,在写每个人的时候,都要根据自己的了解给每个人概括出一个鲜明突出的特点。结果,学生的习作让我大加感慨:学生的思维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创造力是如此的无止境。 2.写想象作文。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它的特点。修订版“小语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 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 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想象作文训练上, 我曾做过这样一些尝试。 (1)睹物想象——依据直观性、具体性的事物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面对一个小小的地球仪,面对学校的规划图,看着厚厚的大雪,看着一张获奖证书等展开自己的想象,并写成一篇作文。

  (2)听录音想象——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美丽景象;闻水声,想象泉水丁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

  (3)假设想象——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练习写《假如我是校长,我将……》 《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我是一名医生》等。

  (4)续写想象——依据一个前提条件或情节,顺着这一思路进行的想象练习。如:续写《穷人》,续写《月光曲》一文等。 3.学写科幻故事。 儿童的特有心理和兴趣决定了他们对科幻故事情有独钟。从小就喜欢听、看科幻故事,到了自己能够写出文章之时,早已童心萌动。在我的十几年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偷偷地尝试着科幻故事的写作。起初,我还有阻止之意,后来干脆放手让学生大胆练习,有时作必要的指点。通过长期的训练,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仅想象得到了充分发挥,其个性、创造力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学写童话、寓言故事。 童话、寓言的特点决定了其创作时应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无限的幻想力以及独具个性的创造力。让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无疑是学生个性展示的博览会,是学生尽情发挥的舞台。学生创作的一篇篇充满童趣,而又富有一定人生、生活哲理的习作,让人赞不绝口。如《垃圾桶的自述》《铅笔盒里的悄悄话》《粉笔、粉板擦、黑板》《课桌椅的哭泣》《新编守株待兔》,都是学生习作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