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妈妈》这篇看图作文,张雁同学根据图意确定了图中的“我”冒雨在车站上等候妈妈(只提供了一位小朋友在车站等人的画面),设想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使故事的情节安排得合情合理。
看图作文也和一般作文一样,要有中心有重点。紧扣一个“接”字,详写了雨中“我”怎样“接妈妈”的情景:焦急等待——有点懊丧——脚麻手酸——心中呼唤——高兴极了。这是小作者根据画面展开的联想和想象。因为画面所体现的内容是静止的,无声的,小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充实画面内容,使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让画中的人物去想、去说、去做,把片断扩展为整个过程。小作者想象了“我”的许多心理活动,并按照“来到车站、焦急等待、见到妈妈”的顺序写出了事情的整个过程,突出了一个孩子对妈妈的深情,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画面不仅提供了事件的主要内容,往往还会提供许多细节。写作文要注意这些细节的描写。这篇看图作文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雨天。作者对雨的描写贯穿于整篇文章之中。开头和结尾部分写了雨,在接妈妈的过程中,又多次写了雨,都写得十分生动。尤其是“我模模糊糊地看见远处一丝亮光”和“水在地上汇成了一条小溪”等句子,更是写得恰到好处,从侧面描写了雨大的特点。这样,把一个在风雨交加、行人很少的夜晚,为接妈妈而长时间站立在车站旁的孩子形象表现得十分鲜明,这对突出文章主题起到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总之,能符合图意和题目的要求,这表明张雁小朋友已经掌握看图作文的基本写法。
看连图作文,就是看两幅以上的连环图画作文。
连图作文比单图作文的内容更复杂些。连图一般采用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即先要看懂每幅图表现的内容,研究每幅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几幅画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写这类作文,一要注意线索和层次,几幅图的内容,用什么线索串连在一起,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二要注意交代人物关系,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还是父子关系、师徒关系;三要把时间(春夏秋冬,晴天雨天,早晨、中午、晚上)、地点的转换等写清楚,以便准确地表现出图的故事情节。看连图作文,允许地展开想象,可以适当突破画上的时间、空间,引申和发展图画的情节。比如《不怕》一文,把小虎子护送迷路的老爷爷回家的心理活动写得惟妙惟肖,就是小作者根据图画合理想象出来的。
不怕
天津市红桥区光辉小学五年级 张宣
黄昏时侯,夕阳慢慢地躲进了地平线,点点余辉洒落大地,镶满树梢。大道上走着一个少先队员,他那圆圆的脸蛋上,有着一双闪亮的眼睛。胸前的红领巾,在晚霞的辉映下显得格外鲜艳。他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好朋友——小虎子。小虎子刚看完电影《雾都茫茫》,走在回家的路上。
虎子走着走着,只见前面走来一位长着白胡须的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上系着一块白毛巾,手里提着个大包袱。只见他紧锁双眉,额上沁出汗珠,黑黝黝的脸上布满愁容。老爷爷走到小虎子跟前,把一张写着地址的信递给他看,并着急地问:“孩子,我到儿子家去探亲迷了路,你知道这路怎么走吗?”虎子接过地址仔细一看,哎呀!路还很远呢!他看看夜幕即将降临的天空,心中有些犹豫。但再看看老爷爷那焦急的神情,便决定先送老爷爷去儿子家。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路,小虎子终于把老爷爷送到了家。这时天已经全黑了。老爷爷的儿子亲热地说:“天黑了,我送你回去吧!”小虎子笑呵呵地摇摇手,只说了声“我不怕!”就飞快地跑了。
大道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月亮伴随着小虎子回家。小虎子向前后左右望了望,周围黑洞洞的,他心里有些害怕,心怦怦地跳,好像打小鼓一般。他不由得站住了,但这时他突然触到了胸前的红领巾,他想: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学习解放军叔叔的勇敢精神,解放军叔叔死都不怕,难道我们能怕天黑吗?于是他便学着解放军叔叔走路的样子,一边向前迈着大步,一边鼓励自己“不怕,不怕……”走着走着,突然,刚才看的电影里那敲梆老头夜里被害的情景浮现在他脑海里,呀!那夜也是这样黑,四周也是这样静。这时他望了望月亮,那皎洁的月光似乎也变得寒森森的了。虎子的心一下子又收紧了,“咚咚”地猛跳起来,额上渗出冷汗,他加快脚步,越跑越快,渐渐地飞跑起来。但他一边跑仍一边鼓励自己说:“我不怕!我不怕!我不怕……”他好不容易跑到了家,猛地拉开门,闯了进去,妈妈被他吓了一跳,忙问:“虎子,你怎么了?”此时虎子虽然紧张的心情还没有消除,周身感到又累又乏,但当他想到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时,便微笑着说:“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