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积累和运用词汇

儿童资源网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积累和运用词汇

  最后,我踏上光滑的冰道,想在30米长的冰滑梯上饱尝一下大自然的冰雪乐趣。好不容易终于争取到了一块坐板,急不可待地登上冰滑梯,放上坐板,人还未坐上去板已先行一步,独自从滑梯上滑了下去,我只好望板兴叹,返身重新去拾板。

  拾好板,第二次登上冰滑梯,我用手按住木板,敏捷地蹦了上去。人还没坐稳,只觉耳边一阵风声,直往下滑。一位直冲而下的男孩把我撞得转过了身,接着在冰扶手上磕磕碰碰,在惊叫声中滑到了终点,饱尝了“花样滑冰”的滋味。

  我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冰雕馆,我喜爱这些巧夺天工的、玲珑剔透的冰雕艺术品,更敬佩那些赋予普通的冰雪以美感的艺术家们!

  冰雕是北方特有的风光,能在南国秀丽的太湖之滨欣赏到这种奇特美丽的景物,确实是“百年不遇的创举”。文章一开头就把读者带进了瑰丽的艺术殿堂,小作者就像是一个出色的导游,引导我们顺着参观的顺序饱览了人物造型、动物雕塑、花样滑冰三个冰雕馆,走进了琼楼玉宇。由于小作者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所以在介绍人物和动物的神态时格外生动、形象。老寿星用“笑容可掬”,弥勒佛用“笑口常开”,米老鼠、唐老鸭用“栩栩如生”。小企鹅用“活泼可爱”,海狮用“凶狠残忍”,梅花鹿用“温顺可爱”……特点鲜明,形容准确。一篇千字文,还灵活自如地运用了十几个成语,如“五光十色”、“如诗如画”、“风尘仆仆”、“垂涎三尺”、“巧夺天工”……

  我们要准确地选用词语,就得认真积累词汇。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他使用的词汇有一万六七千个。所以,莎士比亚剧本中人物的对话格外生动、风趣。俄国有个著名的犹太作家名叫肖洛姆·阿莱汉,他的书信体小说《美纳汉·孟德尔》曾经受到高尔基的称赞,说这是“一本绝妙的好书”。可是,你们知道肖洛姆·阿莱汉是怎样积累词汇的吗?作家13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他的继母为人很凶,经常打骂他。肖洛姆·阿莱汉习以为常以后,慢慢觉得他的继母骂人的话尖酸刻薄,很有特点,于是,他就偷偷地拿个本子把后妈咒骂他的话记录下来,例如:

  “吃——让蛆虫把你吃掉!”

  “叫——让你牙疼得叫起来!”

  “缝——给你缝寿衣!”

  “有——让你有所有的溃疡烂肉!”

  后来,肖洛姆·阿莱汉把这些词汇编成一部小词典,命名为《后母娘的词汇》。他并且有意识地把后母娘的词汇用到作品中去,使他笔下人物的语言干姿百态,妙趣横生。

  泰山起于抷土,江河源自涓流,知识则在于积累。我们积累词汇,也应该像肖洛姆·阿莱汉那样处处留心,使自己成为词汇的富翁,这就像农民把一粒粒的粮食收进仓库一样,用起来只需打开库门就行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词汇丰富起来,并灵活运用呢?

  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活跃在群众嘴上的语言生动形象,活泼风趣。例如,我们说,有人今天生活好了,就忘记过去的痛苦,群众说:“好了伤疤忘了痛”;我们说,对敌人不能仁慈,群众说:“救了落水狗,回头咬一口”等等。多么通俗生动。语言通俗,就是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比较一下这样两段说明文:

  例①  什么是物候呢?物,就是指动植物;候,就是指气候。物候,就指的是气候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种种自然现象。

  例②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