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记忆篇

儿童资源网

2016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记忆篇

  翻拍红色经典惹争议

  (有一些记忆不容亵渎)

  沉寂了一些年的“红色经典”,如今又开始“走红”。它们被改编为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受众最多的影视作品,重新回到观众和读者面前。《林海雪原》《烈火金刚》刚刚亮相,《红色娘子军》又已开拍,而后面排着队将要搬上荧屏的还有《红日》《小兵张嘎》《红岩》等一长串经典名作。据广电总局的统计,从2002年至今,两年间有近40部“红色经典”电视剧列入规划批准立项,共约850集。

  但是在翻拍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惹来各方人士的争议。“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侦察英雄,忽然变成了满口酸曲、自由散漫,甚至还因为个人意气就给战友下巴豆、设绊子的火夫;精明、干练、忠诚的地下党员阿庆嫂,一下子成了与胡传魁和郭建光都有情感纠葛的风流老板娘……这些改编,显然让众多熟悉经典、景仰英雄的受众难以接受。改编者自认为符合当今审美、娱乐需求而添加编造的情节、情感以及所谓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偏偏成为观众诟病他们的理由。

  可以说,“红色经典”中包含着太多历史的记忆,也包含着一个民族视为至宝的精神财富。改编者有责任尊重这种记忆。

  希望“红色经典”的生命力,以及由于改编“红色经典”而引发的争议,能再一次警醒并启示我们,无论时代怎样变幻,总有些埋藏人们心底的东西,不容亵渎,生生不息——真正的经典,几乎就是为了表现它们而诞生并长存的。

  电脑的副作用

  (过度迷恋电脑导致记忆力下降)

  最新研究表明,如今的年轻人正在变傻。理由很简单,玩电脑。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16岁到30岁的青年人因为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与日俱增,正受到严重的记忆力衰退的困扰。德国汉堡教育学家彼得??施特鲁克说:“电脑的危险首先在于其夸张的虚拟世界,而且它使人坐的时间太久。”在电脑上消耗过多时间和精力,除了会导致身体姿态引起的肢体变形的损害,可能还会带来偏头痛、记忆力衰退、心神不定和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障碍。

  受记忆力衰退困扰的人们抱怨说,他们记不起名字、写过的东西以及约会时间,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医生们把这些归咎于计算机技术、掌上电脑和汽车自动导航系统。他们认为这些设备减少了大脑解决问题的次数,造成难以区分事情重要与否的“信息超载”。

  一项对150名16岁至35岁的人的初步研究表明,1/10以上的调查对象记忆力有严重问题。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说,青年人记忆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研究。北海道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泽口俊行说:“他们正在丧失记住新东西、调出旧资料和区分信息重要与否的能力。这是一种大脑机能障碍。如今的年轻人正在变傻。”

  移植记忆试验

  (记忆可以移植)

  一九六五年,美国、丹麦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些科学家做了许多实验,证明记忆可以移植。这些实验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的蜗虫实验:他反复亮灯并用微弱电刺激蜗虫,这些蜗虫最终形成了触电避光的记忆,随即将其磨碎,喂饲料给没受过训练的蜗虫,后者吃后同样获得了触电避光的记忆。当时麦康纳尔认为,特殊的记忆,不仅存在于脑中,而且遍及全身各细胞。

  一九六六年,麦康纳尔考虑到蜗虫属于低级动物,与人类的进化水平相距甚远,他和许多科学家一样,开始用哺乳动物来做记忆移植的实验。他想到,哺乳动物不能像蜗虫那样“吃”进记忆,因为它们有发达的消化道,会将记忆与食物一起消化分解掉。于是,他对大白鼠进行了“注射”记忆的实验:他在笼子底部给予电击,大白鼠立即逃到笼架上,等它跳下来时再行电击,大白鼠又逃上架子。如此反复训练,大白鼠终于记住了这个“教训”,再也不肯下来。然后把这些大白鼠的脑磨碎,将其脑提取液抽出含有核糖酸的物质,注射到从未接受过电击试验的大白鼠体内,结果后者也像尝过电击的滋味,呆在架子上不肯下来。

  这些实验结果使一些科学家有理由相信:记忆不仅可以移植,而且可以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人们设想,经过若干年后,也许专门制造特殊记忆物质的专业化工厂,也将像制造录音带或光盘一样投入生产,并为人们的学习和创新服务。那时,人们就真正生活在记忆的自由王国中了。

  报恩救赵盾

  (救命之恩不能忘)

  先秦时,晋国的大臣赵盾有一天在路上遇见一个人因为饥饿而病倒在路旁。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赵盾给他食物吃,而他只吃了一半,要把另一半留给自己的母亲吃。赵盾就又给了他一筐饭和肉。后来,当晋灵公派人杀赵盾时,有一人突然出现,挡住晋灵公手下的人,救了赵盾一命。后来赵盾得知此人就是他曾经在路上救过的那个人,此人以死报答赵盾的救命之恩。

  留住文化的根

  (文化的记忆不能丢弃)

  “磨剪子来,戗菜刀……”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厅里,不少参观者正在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的原声。剃头挑子、招揽顾客的各种响器、同仁堂的药罐、全聚德的匾额、六必居的酱缸……“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上300余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商业历史、三百六十行等民俗文化,让参观者流连驻足。“看这些物件儿,听这些叫卖声,觉得很亲切,总能令我们想起过去的日子。”正在参观的北京市民金桂荣说。一些外国朋友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欣喜的赞叹声。

  然而,就在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中,浙江定海古城在一片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成了瓦砾与尘土;另据报载,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传统四合院的面积在逐年减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20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消失了。”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

  保留城市的历史风貌

  (城市的历史需要记忆)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