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记忆篇

儿童资源网

2016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记忆篇

  【写作思路】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背诵有助于加强记忆

  记忆力是智力的内容之一

  美好的记忆令人难忘

  感兴趣的事物会记得很牢固

  痛苦的记忆让人刻骨铭心

  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掉的

  历史是整个民族的记忆

  历史的记忆不能遗忘

  人的记忆有选择性

  记住教训,才能不重蹈覆辙

  记忆能使我们吸取经验教训

  【写作名言】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

  历史是记忆的生命。——西塞罗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没有大量的忘却,就没有人生的继续。——巴尔扎克

  没有遗忘就没有幸福。——安德烈??莫洛亚

  让我们不要用过去的哀愁拖累我们的记忆。——莎士比亚

  有着污染的记忆是一种永远的毒药。——夏绿蒂??勃朗特

  任何一个“遗忘”都有动机可寻,而这个动机通常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弗洛伊德

  记忆差的好处是对一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初次遇见一样,可以享受多次。——尼采

  有一种健忘是高贵的,就是不记旧恶。——赛蒙兹

  只回忆过去是差劲的记忆。——卡罗尔

  记忆力并不是智慧;但没有记忆力还成什么智慧呢?——哈柏

  锻炼记忆力的良好方法是锻炼自己的注意力。——爱德华兹

  记忆是知识的惟一管库人。——锡德尼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学。——赫克斯科

  几乎没有人会记得他所丝毫不感兴趣的事情。——麦克唐纳

  以愉快的心情学得的,会永远记着。——马什

  忘记了它而微笑,远胜于记住它而愁苦。——罗西塔

  原谅是容易的,忘却则是困难的。——普拉顿

  经验为才智之父,记忆是才智之母。——意大利谚语

  记忆中记得最牢的事情,就是一心要忘却的事情。——佚名

  感激是心灵的记忆。——佚名

  【写作储备】

  历史不能忘记

  (历史的记忆不容篡改抹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在南京开始了血腥屠杀,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害。

  对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国际社会早有明确的结论,但是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对当年带给中华民族深重苦难的那场侵华战争拒不认账谢罪。那个让中国人民蒙受耻辱和苦难的日子——12月13日,注定不会因为幸存者的逝去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化或抹去。有些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可以随风而去,但是对于曾经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伤亡了3500万民众的中华民族来说,历史岂能如烟?

  莫忘日俄战争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今年是日俄战争结束100周年,这场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战争对全世界战争史来说是十分罕见的。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中国,在中国的国土上展开了长达一年多的激烈厮杀,衰败无能的清政府非但不抗议,反而自称“中立”,划出一块地方来让人家折腾。在甲午海战中被日本海军俘获的中国军舰也被编入日本舰队,帮着日本人向俄军开战。

  100年过去了,这场战争似乎正在悄悄地从我们的记忆中消退。除了极少数几家报纸和网站刊登了几篇有关的文章或照片外,绝大多数媒体都保持了沉默。问过几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只有几个人知道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其余的都说不出是怎么回事。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新闻的角度,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奇耻大辱。日俄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而且它也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记住日俄战争绝不是一件小事,它应成为我们历史教育和媒体报道的一个主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变本加厉地篡改历史,这已激起了曾经饱受战争戕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们在愤怒批驳日本右翼的罪恶行径的同时,更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包括日俄战争在内的中华民族受屈辱的历史。

  大脑记忆功能之谜

  (记忆的秘密)

  据海外媒体报道,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研究,不久前首次揭示了大脑的记忆机制。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有一种如同“守门人”一样的功能,对涌入大脑内的信息进行分类,即分成需要保留的和永远忘记的两类。

  研究人员在研制能够区分大脑内杂音信号的电脑程序的整理过程时发现,当电脑屏幕出现一个词时,总是被测试者嗅觉区的神经元先活动起来,然后是希波区的神经元开始活动。当这两个区的神经细胞同步活动时,目标词就会被记住了。如果没有同步活动,该词汇就会被忘记。

  研究还发现,在希波区和嗅觉区之间的“瓶颈”上方有一些杏仁状部位,即人们所知的引发感觉的位置,如果在希波区和嗅觉区正在处理信息时,从感觉核向这两个区域传送信号,“守门人”现象更明显。即如果记忆同喜悦、恐惧或激动这些感觉结合起来,就会特别深刻。

  吴文俊记不住生日

  (人的记忆有选择性)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沉浸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

  “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选攻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数学家“一枝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后来,那位祝寿的来客在闲谈中问起他怎么连自己生日也记不住的时候,他笑着回答:

  “我从来不记那些没有意义的数字。在我看来,生日,早一天,晚一天,没什么要紧。所以,我的生日,爱人的生日,孩子的生日,我一概不记,也从不想要为自己或家里的人庆祝生日,就连我结婚的日子,也忘了。但是,有些数字非记不可,也很容易记住……”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