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祖国

儿童资源网

一切为了祖国

  一分钟后,全团二十四门榴弹炮进行二十秒急促发射,首轮炮弹呼啸着从我头顶飞过,准确地击中我左前方百米处的靶场目标;首轮炮弹着点烟雾还未散开,二轮炮弹再次命中目标;我等待着第三轮炮弹炸响后即完成笫一步射击单元。就在此时的瞬间笫三轮炮弹呼啸而来,“轰”的一声,一发炮弹在我哨位左前方不足十米的地方爆炸了,炮弹爆炸震起的尘土撒了我一身,吓得我冷汗长流,要是炮弹落点再近五米,我这条小命也许就此光荣了。

  后来一查,原来是其中一门炮的炮膛因连续射击两枚炮弹后产生的高温影响了膛线的输送,加之榴弹炮上的诸元装置发生了松动,两个极难出现的错误却阴差阳错地凑到了一起,影响了第三发炮弹的落点。炮兵侦察的危险可想而知了。

  一阵忙碌,安顿好了炮位后,我们进入了事先确定的作为我们连驻宿处的7号坑道里。走进坑道方知,坑道内十分潮湿,一些凹陷不平之处还形成了小小的水坑。这样的环境显然不能抖开背包住人。但军令如山,既使是露宿山头,我们也决不能有一丝的犹豫。好在上山的途中与安置炮位时,使用了大量的手榴弹和反坦克火箭弹,余留下了不少的空木箱子,连长命令用这些空木箱子垫支起来铺上被垫,便成了我们的住宿地。接着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对我方炮火所需封锁的伊新、伊尼公路,逐一设定目标实行坐标方位测绘。一阵紧张的忙碌之后,我们终于在天色刚麻麻黑淡时,完成了上山防御的所有准备工作。

  (六)

  第二天上午,陆续有运输炮弹的车队来到山下。因盘山临时公路的险峻,运送炮弹的车辆不敢轻易涉险,如果冒然上山,引发了车辆翻覆,车辆所装载的炮弹必将受到毁灭性的损失,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营长命令全体指战员下山用肩膀将炮弹扛上山来。炮弹都是二枚一箱,每箱重约60至70公斤不等,山高落差大约200米左右,从山脚到山上防御阵地约三、四公里,一个来回便需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从扛上第一箱炮弹时起,全体指战员接连奋斗了三天两夜,饿了边下山边啃馍馍头,累了就在阵地旁席地而卧小憩一会。十二月的北疆,天寒地冻大地到处都白茫茫的一片雪白。在盘上简易公路上许多地方都凝结起厚厚的冰层,大头鞋踩到上面就象在喷洒了润滑油的玻璃板上,溜滑而又危险。一些战士干脆就用背包带将炮弹捆绑在背上,然后手脚并用地一步一步的爬行上山。到第三天,几千箱炮弹在阵地旁堆起了如小山般的垛子,每个指战员却累得筋疲力尽,不少战士在扛完最后一箱炮弹后倒头便在阵地旁打起了香甜的鼾声。一个美妙的梦境或许才刚刚开头,连排干部们便不得不怜惜地唤醒沉睡的战士们,若不如此,在冰天雪地里的沉睡也许永远就无法醒来了。

  自从上山后,为了防止炊事班的炊烟暴露防御阵地,军区命令所有炊事班只能在夜间做好一天三顿的馍馍头。如此下来,除了早餐吃的馍馍头带着微弱的热气外,中、晚两餐的馍馍头都成了冷梭梭的硬铁疙瘩,咬上一口几乎就要掉脱一颗门牙。加之寒冷刺骨的鬼天气,硬吞下去的馍馍头不但没能感觉到增加热能,反而有种如坠冰潭的凉意刺穿五腑六臧。炊事班将馍馍头放在阵地上,谁愿吃就谁拿,也没有什么早、中、晚餐之分了。后来,每当夜晚十时左右,炊事班蒸好每天的第一笼馍馍,便成了指战员们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捧着滚热烫手的馍馍头,狼吞虎咽地塞进几个到肚里,趁着短暂的热量供给身体,抱着枪械,和衣倒在铺上,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十二月十六日,情况突然发生变化。苏联在边境地区骤增了十多万人的军事力量,装甲坦克的履带几次压上了边境线。新疆军区下达命令:苏联军队一旦跨越国境线,各边防部队要誓死保卫祖国边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干净、彻底消灭侵略者。我们奉命昼夜坚守在阵地上。饿了啃上几口馍馍头,渴了捧上一把雪塞进嘴唇,累了靠着炮位小憩片刻,困了轮流着进入坑道打会儿屯觉。如此般持续了六、七天,苏联军队终究没敢越过边境线,我们也在紧张的气氛中迎来并度过了1979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