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祖国

儿童资源网

一切为了祖国

  按师部要求,各营连应派出干部去接收新兵,部队扩编后,各营连的防御阵地也作了相应调整,加之扩编造成了各连队的人员流动,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专业训练,干部的使用异常紧张。但我们机炮连的侦察班属专业性较强的军种,在人员调整中没有被涉及,保持着原班人员的稳定。因我在历次的指挥专业教导队集训中,业务成绩都是名列前一二名之间,临时暂停日常训练,不会造成影响,所以连长决定让我去参与接收新兵。

  1月25日,我与步兵连副指导员和营卫生室军医一道组成了营接兵小组,我们奉命先到伊宁军分区集中。我们到达伊宁后,军分区通知需要等待各部队接兵人员到齐后,才能统一乘车去乌鲁木齐。趁等待的间隙,我与步兵连副指导员一起上伊宁街头闲逛。伊宁大街上行人潦潦无几,两侧商店大都店门紧闭,偶有极少量的店铺开着门,也是空无一人。许多民宅前摆放着收音机、缝纫机、崭新或半旧的家居用具,吆喝着低价出售,却无人问津。我在一市民摆放的红灯牌台式收音机前看了一下,收音机大约九成新,市民说是国庆节花116元刚买的,还新呢。现在要撤回口里(内地)带着不方便,只好便宜买了,如果愿意要随便给十元二十元都行。当我们行至伊宁汽车站时,那里的情况却与大街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汽车站里人山人海,不少都是扶老携幼的一大家子背包提箱,等待着搭乘去乌鲁木齐的长途汽车。乘客太多客车不够,运输公司便增派货运车辆代替加班,仍不能满足需要。据老百姓说,伊宁到乌鲁木齐的汽车票已预售到十天以后的了。

  当天晚上,各部队接兵人员到齐后,伊宁军分区连夜派车将我们送往乌鲁木齐。当时的伊宁至乌鲁木齐公路路况极差,全长700多公里的里程,一般情况下行车都要两天时间,还要起早摸黑地赶路才行。大概是战备期间,公路上大半数以上都是运送各类军事物资的军车呼啸急疾。也有极少数的地方车辆,主要是运送撤离边防地区的老百姓,但这些车辆一律都自觉地优先避让军车通行。既使如此,昼夜兼程,急赶疾行,我们也用了一夜一天的时间,在1月26日晚上6时左右才赶到了乌鲁木齐火车站。火车站里的候车室和站前广场,拥挤着黑压压一大片等待乘车的旅客们。站台里的几条铁轨线上停满了运输坦克、加农炮、多管炮……等等军事物资的专列,许多的汽车排队等待着转运物资。新疆军区政治部和后勤部在火车站设立了新兵报到接收处,安排好了运输车辆及各部队接收新兵的数量。

  晚上12时刚过,运输新兵的专列抵达乌鲁木齐火车站。新兵们在火车站站台上列队,军区一位副参谋长对新兵们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大意是说,前线已经进入了紧张的战备防御时期,希望各位新兵牢固树立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随时准备向党向祖国向人民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直至生命。新兵们误解为前线已经打起来了,在恐慌和惧怕心理的作用下,不少人开始哭泣,甚至有新兵不愿登上接收新兵的汽车。副参谋长气愤地对哭泣的新兵吼道,你们从穿上军装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谁再哭闹不服从命令,将受到军法处置。

  步兵连副指导员从军区政治部和后勤部办理完接兵手续,按照花名册从新兵中带出分配到我们营的59名新兵,登上了等待在一旁的汽车,便开始了昼夜皆程地往回赶。我跟乘的一辆车里有20名新兵,他们都来自河北。一路上,新兵们不断问我:“前线真的打起来了吗?”“战斗激不激烈?”“苏联人像什么样子?”“苏联人打仗厉不厉害?”“我们部队驻在哪里?”“我们连枪都没摸过,怎么打仗呢?”“征兵时没说要打仗呢!”

  我只得告诉新兵们,我们前往乌鲁木齐接兵时,还没有发生战争。但我们在山上进入战略防御已经一个多月了。苏联军队在国境线对面也囤兵百万,气氛还是很紧张的,双方都不敢有一丁点的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