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里的钢模子

儿童资源网

坟墓里的钢模子

  小个子说:我或许能帮您。

  话说益阳城郊的一条小路旁,倒卧着一个叫胜儿的孩子。

  胜儿是从城里出来的。他一身青紫,挣扎着走了两天,再也走不动了。这两天粒米未进,实在是没有力气。他扯了树叶和草根,只要不是太苦太涩的,一概都咽下去。可是那些东西全都无法止饥,肚子里叫唤得厉害。

  路边的树,被风刮得瑟瑟响。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叫。远处,好像有个吆喝的声音:

  金器银器哦,戒指耳环长命锁——

  胜儿渐渐昏睡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胜儿感到嘴边有些动静,好像有匙子伸进嘴里来了,是稀粥!胜儿本能地吮吸着。久饿之后稀粥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甜味。胜儿意识到,有人救他来了,救他来了!他吃力地睁开眼睛。那喂粥的是一个五官小巧、个子瘦小的男人,他身边,放着一副金银挑子。

  醒过来了。男人松一口气,问:你是谁家的孩子?家里有大人么?

  胜儿摇摇头:我爹去年死了,我没有亲人了。

  为何被打成了这样?

  胜儿终于忍不住泪水,哇地一声哭起来。他哽咽着,断断续续说出一句话:

  我……不是…………坏人……

  他越哭越伤心,浑身不住地颤抖。

  那男子不再问什么。他默默坐着,用手轻轻抚摸胜儿的头。过了很久,胜儿慢慢平静下来。男人问:

  你打算到哪里去?

  胜儿茫然地摇摇头。

  你愿意跟我走么?

  胜儿挣扎着坐起,然后扑通跪在金银匠面前,泪水又一次模糊了他的双眼。

  陌生的金银匠用一碗稀粥救活了胜儿,然后又扩充了一副挑子,将胜儿收为他的徒弟,他让胜儿叫他吉哥。

  小胜儿开始学手艺了。

  把金子或银子放入小瓷钵,拉动风箱,火苗就呼呼响起来。金银渐渐变软变红,融成一颗圆粒。撒一些硝盐,圆粒上冒起白烟,杂质就剔出来了。如此反复烧炼,圆粒儿越来越纯,光洁如荷叶上滚动的露珠。这时便可以锻打,或者浇铸。吉哥打的器物,诸如耳环、手镯、发簪等等,样样都精致,方的工整,圆的自然,令人爱不释手。吉哥的模具也有些特别,浇出的锞子尖端有个细圆细圆的痣儿,闪闪发光,像画龙点了睛似的。

  吉哥告诉胜儿,金银匠这一行其实不难学,只要多留神,用心揣摩,勤快练。吉哥说,俗话讲得好,熟能生巧嘛。

  吉哥干活很专心,从不与客户闲聊。吉哥的脸色总是平平静静的,好像不曾有过喜怒哀乐。

  接了活,吉哥首先喊个工价。吉哥喊的价比较适中,一般人也好商量,三言两语就谈妥了。偶尔遇上个难缠的,压工价压得离了谱,吉哥便只是摇头,再不多言。僵持到最后,人家只好说:算了算了,依你依你,算了算了。

  胜儿觉得,吉哥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学。

  晚上,他们落脚在旅店里。劳累一天之后,懒懒地倒在床上最是惬意。这时候,胜儿常常会想起他爹。胜儿呆呆地朝上方望着,他的心思穿过天花板,穿过屋顶,飞上了天空。他幻想在天上的某一个地方,他能找见他爹爹,他有好些话儿想跟爹爹说。

  胜儿的老家在军山铺的驿站附近,那是一个残缺的家。胜儿娘早年患肺痨去世了,是爹爹把他拉扯大的。爹爹也患有痨病,幸好会补锅的手艺,爹爹硬撑着接些活计,父子俩紧紧巴巴过日子。

  己亥年秋,官府的兵勇到龙阳西南剿杆子。兵勇们闯进了他们的茅屋,要掳补锅匠去当挑夫。补锅匠求情说:看在孩子太小,又没了娘的分儿上,饶了我们吧!兵勇冷笑道:就是看他太小,不然两个都要。

  补锅匠无奈跟着走了。

  小胜儿天天在门外张望,几天后,终于盼回了他的爹。他爹脸色蜡黄,嘴角残留着许多血迹。爹在路上累得吐血了,他挣扎着爬回家,为的是再看儿子一眼,嘱咐儿子一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