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议论文探秘之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儿童资源网

高考考前议论文探秘之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命题者更为突出的意图应该是希望学生能实题虚写,把“季节”虚化,对“季节”进行深一层地界定阐析和联想延伸。从人生的角度来看,每个人人生的不同时期就是不同的季节,不同人的人生也可以像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社会现象可能也隐喻着不同的季节,如“和谐社会是春天”之类的。还再进一步挖掘“季节”这个词的内涵,就会发现,“季节”表面是春秋代序、寒暑更替或者隐喻人自身的成长衰老,但也可以暗示着物质运动盈虚消涨、升降转化、和合分离、更替轮回的哲理信息。

  12.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2006年辽宁高考作文)

  立足本意,联系拓展:“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挖掘实体意义之外的现实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等来写。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

  13.题目:由“锈能吃铁”所想到的

  分析特征,联系拓展:锈是铁原子在空气氧化而产生铁的变异,或者说是铁的病态。这司空见惯的小毛病之所以能将铁“吃掉”,就是因为人们对他的存在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于是小毛病为断扩大,天长日久,就把铁蚀掉了。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人的身上经常会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如果人不能或不敢正视这些“锈”,听不进批评意见,终将铸成大错,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锈能吃铁警示我们: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

  14.材料: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抓住关键词“爱坐前排”拓展联想,引申归纳。主旨: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Ⅱ虚题实写

  再说“虚题实写”。

  高考作文的命题,有时候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显得比较“虚”,比如“温暖”“改变”“财富”“心灵的选择”“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等。对于这些比较“虚”的命题,就可以采用化虚为实,虚题实写的方法。“虚题实写”,即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细化分解,将虚指的意义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人、事、物,让读者看到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思索。

  方法:

  一、化大为小,联系实际。

  如“追求”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这一话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

  二、多方设问,细化分解。

  例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设问联想: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什么样的情况下让你感到幸福?什么人让你有幸福感?什么事情让你感觉到幸福?如果可以表达出来,你觉得幸福像什么?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情况下,你渴望得到幸福?回答了这些问题,基本学生也能够明白可以写些什么了。写记叙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迅速展开写作思路,写议论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多方搜集素材,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练习:

  1.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1000字左右,不要写成诗歌。(2004上海高考作文)

  联系实际,关注生活,化抽象为具体:“忙”可谓道出了社会生活的特点。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人们,个个都在忙。联系考生本人,三点一线,日日夜夜忙于学习、复习。扩展至一个国家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家,学术研究中的专家教授,以至于战士、民警、工人、农民,都身处“忙”中。可立意为“忙”是中国的主旋律,“忙”是中国的风采,飞速发展的中国已成为各种各样的人忙碌的舞台。也可以多方设问,展开对“忙的前提”或“忙的价值”之类的思考。在人们忙碌的身影中,挂在他们脸上的似乎永远是疲惫、无奈与失落,“忙”难道真的是他们所追求的吗?因为“忙”,家庭的纽带作用削弱了,亲情冷淡了,健康质量在下降,“过劳死”时有发生……可以指陈现实中的种种不足,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当然,还可以倡导辩证地看待“忙”,阐述“忙,先得把目标明确”,不要忙得没头绪,而要为了明确的目标去奋斗;或者谈“忙”也要适度,不能忙过了头,使自己为“忙”所累,被“忙”异化。

  2.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2008年上海卷的高考作文题)

  “他们”是一个抽象字眼,构思行文时,贵在虚题实写,联系实际,拓展想象,赋予“他们”以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首先要给“他们”定位。“他们”是谁?“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是某一类人,“他们”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遭遇,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鲜明特征。考生本人一定要把“他们”具体化,要非常明确,这一点是写好本文的前提。比如可以写西部落后地区同龄人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表现他们的勤奋、坚强、同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从而告诫自己,要珍惜我们的优越条件,要热爱生活,要努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写记叙文,就应该通过典型事例,重点表现你所确定的“他们”的典型性格,表现“他们”的独特情感,通过写“他们”的故事,来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写议论文,就应该通过你所看到的、观察到的、了解到的“他们”的表现、“他们”的情操、“他们”的行事风格,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什么样的借鉴,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对我们个人、社会、国家有什么意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通过恰当的方式写出来,就是符合要求的。命题者意在激活考生的情感与思考,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以多元视野关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