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议论文探秘之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儿童资源网

高考考前议论文探秘之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6.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作文题)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可用设问法。“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然后可化虚为实,从以下几方面构思,将“诗意的生活具体化”:一是将视角转向艺术。可以将目光放到美术、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上,说诗意地生活就是“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是“误入藕花深处”的痴迷,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妩媚。将这些精彩材料与心灵进行交融与碰撞,诗意的清泉自然会从字里行间汩汩而出。二是将视角转向自然。说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写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融的春天红花满山。继而由景及人,写出自然万物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及营造的诗意生活。三是将视角转向历史。如大词人苏轼,他一生屡遭贬谪,却乐观豁达。心情好时,便是“春山磔磔鸟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被贬之后,也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7.《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008年重庆高考作文)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多方设问”,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8.请以“魅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感受到“魅力”的存在。我们可用添加因素,联系实际,扩展思路:艺术的魅力、知识的魅力,人格的魅力,语言的魅力,异性的魅力,城市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风景的魅力,北京奥运会所展示的中国文化的魅力……魅力还有其各种各样的特点:短暂的魅力,长久的魅力,永恒的魅力,内在的魅力,外在魅力,某个方面的魅力,……

  9.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你创造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5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

  “出人意料”强调超越常规,具有独特性,“情理之中”强调合乎情理,能被大众认可和接受,具有普遍性。

  虚题实写,扩展话题,拓展思路,推求现实意义:

  可以写爱国的主题:

  鲁迅先生放弃即将到手的医学学位,实属于出人意料之举;然而他决心用笔医治愚昧、唤醒沉睡国民的选择却又在情理之中。光绪帝密劝谭嗣同“三日之内出逃”,他却毅然留了下来,确属出人意料;“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表明他要以英勇就义之举来表现变法的决心,来唤醒愚昧麻木的国人,理解了这些,他的行为又在情理之中。

  可以写勤奋的主题:

  居里夫人一生成就卓越,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它取得的惊人成绩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她的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源于门捷列夫的一场梦,苯环的发现也是源自一个盹,这的确有些出人意料,但如果两位科学家没有潜心研究,深入思考,哪有梦醒后的顿悟呢?

  建国以来,我国水稻亩产连登4个台阶,从98公斤提高到当前的800多公斤,近年,农民增产稻谷677亿多公斤,增收600多亿元,这样的变化出人意料;但想到袁隆平及其团队的勤奋工作和不懈探索,这样的变化又在情理之中的。

  可以写其他主题:

  人生的旅途扑朔迷离,充满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常有一些“意料之外”相伴相随;然而,分辨真伪,远离祸患,排解干扰,正确抉择,又是每一个热爱生活、富有正义感的人必须坚持的,理应如此。

  80多岁的葛朗台在弥留之际竟能做出骇人的姿势,手抓镀金的十字架不放,是出人意料之举;然而守财奴的本性决定了他为财而来,为财而去,似乎又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一个乞丐不讨饭、不讨钱,却要对人死了有无魂灵的问题追根问底,在“我”的意料之外;然而,一个被社会和礼教吞噬了一切的人,冀希望于阴曹地府,急于找着灵魂的归宿,却又是合情合理的了。文学的魅力(特别是小说和戏剧)在于写出“意料之外”的故事和情节,那样,才有悬念,才动人心魄;然而,再离奇的故事和情节也得符合生活的真实和逻辑,也得在“情理之中”。否则,就失去了文学的价值。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