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想象性作文的可行性

儿童资源网

论小学生想象性作文的可行性

  童话、寓言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童话最接近学生的内心,反映着真挚的童心。因此,编童话故事给了学生一个释放心灵、宣泄情绪的机会。虚拟的读者可以是童话中的人物,也可以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物。他们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倾诉的欲望。

  哈里波特——英国女作家J.K.洛琳塑造的这个戴眼镜的传奇男孩自1998年9月进入全美国的书店,至今还一直没有跌出过畅销书排行榜,此书全球累积销售量已超过5,700万本。

  风靡全球的《哈里波特》带给全世界一股强烈的想象性创作。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是什么样的作者,在这样一个相对于网络全球化的大潮流下,改变了全世界的孩子——甚至很多家长的阅读习惯?我们除了名人和古典外,还有什么使我们全世界的人都为一个人、一个故事而沉溺其中?

  一个23岁的女孩子,除了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之外,与别人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平常的父母,平常的相貌,上的也是平常的大学。大学的宽松环境让她有了的时间去想象,她的脑海中常会出现童话中的情景:穿着白衣裙的美丽姑娘、蔚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当然,还有巫婆和魔鬼……他们之间有着许多离奇的故事,她常常动手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并且乐此不疲。她叫乔安娜·凯瑟琳·罗琳,她被评为"英国在职妇女收入榜"之首,被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列入"100名全球最有权力名人",名列第25位。这就是想象的魅力,这也是想象带给我们的一种财富。

  每个人都会有想象,但想象最终总被岁月无情的夺去,只留下苍白而又简单的色彩。在这个世俗而又讲求直接的物质社会中,人们总是认为想象与成功之间的距离遥不可及。其实并不是如此,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其实就是能否把自己的想象坚持到底。J.K.洛琳就是这样做的。她也许就有很多想象的天赋,也许是很执着的想象享受,但她的成功,表明了人类的文明和科技直到现在,依旧需要太多太多的想象。

  教师作为成人,与学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潜在的距离和矛盾。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从古至今的一种传统模式。在中国,教师就是居高临下的指导和教育,一个什么样的高师,就会有什么样的高徒。思想的影响甚至大于行为的影响。一代一代由此延续,造成了我们这个民族只有技术、没有科学的现有状况。现在,新课标的颁布强调了我们教育中想象里的培养,就是正视了我们在以往教育中的缺憾,这个新观点的提出,是给我们教师的一个重新定位的时机。新观点需要落实在教师身上。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想象里是超乎于成年人的。由于各方面差异的存在,在认识和理解事物上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当孩子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时,成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和否定他们。现代社会提倡换位思考,可能在这方面,小孩和老师都很难做到真正的换位,但本着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应该真正在大脑里牢固树立孩子是首位、创造是基础的概念。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就失去了初期教育中发现、培养的教育意义。教师成了制砖机,学生从各个方面都是酷似雷同的。现在,这种结果已经引起人们担忧:大量的小学生由于不会写作文而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他们面对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涩,言不由衷。有的甚至从小就养成了研究老师所好的习惯,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很多学生对作文的感觉就是——抄或者编。学生习惯了命题作文。养成了在作文里夸夸其谈、生编硬造的惯性。很多作文就是抱着哗众取宠的思想来写的。作文成了学生对社会的理解的侧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表述着自己的文学取向和社会价值。学生一方面投其所好,一方面简单应付。看现在孩子们的作文,就感觉不到他们还是天真的孩子,立意和修辞完全就是成人的角度。似乎我们和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年龄的差距。只有熟谙学生的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