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想象性作文的可行性

儿童资源网

论小学生想象性作文的可行性

  朱自强先生在《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思维是文学性思维……幼儿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的确,当看到大蚂蚁和小蚂蚁的不同时他们往往想不到是品种的不同,他们会说“呵,蚂蚁妈妈和蚂蚁宝宝在散步呢!”看到月亮穿过云朵,他们会说“哈哈,月亮姐姐跟着我呢”!这种文学性感觉、思维和语言,这种艺术的本能在小学阶段的儿童身上,显示着强大的力量。我们要求学生讲自己的话就要注意到儿童的这种缪斯天性,“必须采取某种措施来保持从学前儿童文化到学校文化转换的连续性。这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承认具有缪斯天性的人是儿童文化的成员为前提。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过程中的压抑才能被减少或被消除”……所以,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儿童对观察的注意,首先是因为对象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正是兴趣诱发并支配了儿童的观察行为。上课中,一只蝴蝶飞进教室,老师并没有阻止孩子们对蝴蝶这个不速之客的好奇、注意和驱逐,而是利用了这只蝴蝶,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使学生写出了《我们的小客人》《美丽的蝴蝶》等精彩的习作。

  求新求变心理。小学生喜欢新鲜和富于变化的事物,因而在作文练习中,他们喜欢有趣的题目,他们乐意尝试感兴趣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我想变成——》这样的题目,尤为让学生喜欢;《我想变成一个超人》《我想变成一个机器人》《如果我是我的爸爸》《我想变成加菲猫》等,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也反映了儿童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写《如果我是我的爸爸》的,是一个男孩;写《我想变成加菲猫》的,是一位胖胖的男生。而写《我想变成一个超人》的小女孩,竟然写道:“假如我是一个超人,我一定要去很大很大的沙漠里,看看是不是有很多的星星都藏在那里。我还要去很深的海里,去找美人鱼做我的朋友”。

  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往往是从孩子的角度和意识来感受的,他们对外在的事物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解释。使很多成人的观察都达不到这样的层面那么,反映到作文中的,就不一定是生活的原型,就很难“合理”。倘若老师不理解儿童这种心理,会认为写得不真实,就会使儿童茫然不知所借,因为这就是他们眼里的真实、如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写逛公园的事,她把手中的面包喂给孔雀吃,就写到:“孔雀很爱吃面包,它的眼睛看着我的手,啊,可能它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又香又甜的面包呢,它一定喜欢我了。走的时候,它还恋恋不舍地送我走出好远。”这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成人眼里,这只孔雀只不过是爱吃面包罢了,至于追随小作者,恐怕也是因为面包罢了,可在儿童眼里,她一厢情愿的想法却变成了两厢情愿。因而,就写真来说,应该让学生写他们眼里的“真”;就学生想象而言,则不能用“合理”来束缚学生,因为“在儿童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他们正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用想象创造了一个充满神奇和幻想的世界”。

  三 作文是讲述的开始

  直觉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先导,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增进作文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造。创造型人才就是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多向思维,这种思维苗头,虽然稚嫩,却颇具生命力,不可轻易否认与扼杀,对于其中蕴含的怀疑批判精神应予以倡导。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而现在的学生的是习惯于命题作文,这样的方式使得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一种套框框的思维模式,对作文的就是任务感,缺乏想象的情趣和诉说的欲望。学生所以怕作文,其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很多时候处于疲惫和厌倦的状态,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老师在作文的问题上也不易过于讲究形式。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按照我们成人的思维模式来要求学生对作文的写作,这样生硬的形式破坏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培养,也让学生失去了对文字叙述乐趣。孩子们不会有很多的社会观察,对身边事物和人的认识也大多是介于自己的想象成分,我们生硬的要求孩子和我们的角度和习惯一样的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就扼杀了这宝贵的“童年缪斯”现象。为此,我们的老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命题,教师只根据写作要求确定好范围。这样,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感受自由命题作文,可以满足他们“我想故我说,我说故我写”的心理,还可以讲述自己对很多事物不同的认知和感想。孩子的思维和想象都是我们成年人无法理解和想象的,这些游弋与思想艺术的精华往往因为没有的社会价值而被我们在教育领域中忽视了,而这些可能恰恰就是这些具有天赋的孩子失去了被发现和培养机会。因为在这种讲述中有的是思想中结晶的部分,在孩子们不成熟的讲述中可能就潜藏着伟大的意识革新。所以,我们对作文的要求就是完整的表达出你所要表达的东西。而讲述的定义很简单:完整、清晰。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孩子们到底要讲述什么?在西方,在要求成年人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蹲下来对话。当我们居高临下时,我们就看不到孩子真实的一面。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这往往是他愿意讲述的,我们在作文中发现和培养这种由语言讲述转换到文字表达的能力时,也会使孩子更加增强对讲述本身的喜欢。老师在这样的交流中需要扮演的是倾听者的角色。在儿童心理学中,就是讲述孩子对受重视的强烈喜好,这也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本身就是很大的快乐。我们在听孩子讲述这种快乐时,善意的告诉他们哪些地方我们没有听明白,告诉他们文字必须要的技巧时,他们的改变和认知能力会加强,这就是提高孩子的写做能力的方法之一,并可以使这之有动力来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