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

儿童资源网

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

  1. 讲读课上教会学生摸清文章的思路。要使学生拿到题目后,能很快理清思路,首先要上好讲读课,摸清作者写文章的思路。抓文章的思路途径很多,我主要通过学生读书、释题来培养学生抓思路的能力。现以教《罗胜教》一文为例:我先要求学生读书,然后板书课题"罗胜教",并对着题目问学生

  一看课题,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二是你能按文章的来龙去脉提出哪些问题?(针对题目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较强的表现。)这时,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一共提了六个方面的问题,而且都能抓住要害。

  这些问题是:(1)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要不怎么以人名作为文章的题目?(2)我认为这篇文章是写事的,讲罗胜教救崔莹的一件事,以事写人。(3)金日成同志为什么亲笔题词说:"罗胜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4)作者是怎样写出罗胜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莹一次比一次艰难的? (5)为什么要以人名作为题目?(6)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学生在讲读课上学会了抓思路,写作时理思路,抓中心就有了扎实的基础了。因为"创造需要基础知识,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又如《李时珍》的教学,同样,教学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导到分析作者思路的探讨之中。我问学生:这课书写谁?你想文章会怎样写?学生立即回答说:这篇课文写的是李时珍,是写人的文章,文章写的不是一件事,文章一定要交代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怎样成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他是怎样做的?当时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为什么李时珍还要从事这个工作?他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李时珍的名字至今编入课本?然后,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循着这条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学习。通过四读课文

  一读,扫清字词障碍(根据生字表和查字典自学,做到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读,了解自然段内容(根据课后预习题,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读,理解全文主要内容(根据课后阅读思考题和自己对文章的问题,默读思考释题,在辩论发言中深入理解课文,做到感情读文。);四读,体会感情,感情读文(在理解课文内容、感情的基础上,放声朗读,激发情趣。),学生在朗读自学中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李伯棠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着眼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对于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条理性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释题理解文章的思路,就为作文思路打下了基础。

  2.丰富写作题材,打开写作思路。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发掘题材十分重要。题材哪里来的?我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学生对生活之中的小事和周围发生的事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认为是小事。我告诉学生要从小学会扑捉生活中小浪花。学生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一连串小事都值得一写,都是很好的题材,使学生懂得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题材,如:从我到我们的集体,到家庭、社会。我对学生说你们对自己的家十分熟悉,可以写《我的家》、《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家庭的欢乐》、《星期天我在家里》,等等。学生们听了恍然大悟,生活中写的事太多了。鲁讯先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活跃的课余生活,创造性的少先队活动,丰富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在开展创造性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们掀起了"板报热"我看了图文并茂的板报,眼前仿佛盛开一朵朵创造之花,我即兴出题:《这是一朵创造之花》。由于题目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第二天学生的文章交上来了,内容具体生动,记叙了自己办报的事,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秋天的花儿是美丽的,然而花儿再美也胜不过我们的校园里盛开的 "创造之花"。花儿只能使人欣赏,但这朵创造之花既培养了我们的创造能力,又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我爱花,但我更爱校园里盛开着的创造之花。"我在文章旁批上:这一段赞美得很好!学生看了非常高兴,写作兴趣更浓了。看课外杂志,我要求学生向别人介绍读了什么杂志,什么内容,什么最有趣……,题为《我读…… 》,各人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