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着走:示范引路,激发兴趣,交给方法。
1、麻雀解剖,纵横兼顾。
学生学习修改作文,前提是要“眼高”,即解决认识问题,明白什么作文是好作文,怎么写就不好。平时的阅读教学,大多是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学习作家的成功经验,这实际上就是从欣赏的角度解剖麻雀。应该说,经过较长时间的精读训练,学生能积累起较为全面的欣赏眼光,所以,作文评改时的麻雀解剖应以学生的中等作文为主,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更方便指导评改方法。评改前,教师告诉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工作。比如,在内容上,中学生普遍存在专注自己的小圈子而忽视大社会的狭隘,存在着亲近历史名人而疏远现实热点的偏颇;在表达上,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记叙文多叙述少描写的习惯,存在着议论文喜举例怕说理的毛病;在主题上,中学生普遍存在喜欢人云亦云或故作惊人之语的习惯,普遍存在着就事论事或隔靴搔痒的现象;在语言上,中学生普遍存在口语化习惯,缺少典雅或精彩的书面表达追求。对这些现象心中有数,就便于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及时发现问题。
解剖麻雀的方法是作文评改示范引路的有效选择,它能很好地实现由知到行的转换。教师在浏览一部分学生作文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墙上,然后分不同角度共同修改。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层次:首先是一般性要求,如内容是否符合题意,选材特点,中心是否鲜明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简洁精彩,个性特点如何等;其次是针对性要求,每次作文训练都会有一个侧重点,这个重点要求在作文中表现如何,应单独挑出来分析。
麻雀解剖重在细,要把学生作文认知水平能承受的问题都指出来,可以按上述不同角度让学生先讲,再由教师补充,以求全面。麻雀解剖贵在深,当发现一个问题后,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优点应分析其经验,如果是缺点应设想怎样修改。经过这样的一“横”一“纵”,学生不仅能领会作文评改要评什么,还能懂得怎样改,这里面有眼界问题,也有能力问题,终究会积累成学生的作文素养,成为自主修改作文的坚实基础。
2、师生擂台,激发兴趣。
师生设擂台评改作文,是提高学生评改作文兴趣的创新之举。每一次这样的活动都是同学们极其兴奋的事情,在这样的氛围中,全然没有了教师独改作文的枯燥,没有了学生对作文评改超然局外的隔膜。对于教师而言,设计比赛的方法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重点要考虑的问题如:一、在分组上,可以把学生分两组,教师作为另一组,这样,让比赛的过程主要成为学生对学生的竞赛,教师参与只是为了烘托气氛以及必要的启发和补充;二、在计分上,每发现一个宏观问题计5分,每发现一个中观问题计3分,每发现一个微观问题计1分,讲错不扣分,这种计分方法,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而且要优先思考宏观问题;三、提倡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并思考,针对一个问题,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能指出好的修改意见,都能得到和发现问题相同的分数;四、可以让作者参与裁判,当发生争论时,谁讲得有理,谁讲得不太合理,首先听作者的意见,再由老师分析评价,这样既让作者能真正领会评改的意见,也能让全体学生从老师的结论中提高认识,当然老师的意见不需绝对化,应该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空间。
从师生共同解剖麻雀,到师生设擂台改作文,相同点在于公开和共同,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在教师参与下相互对话,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不同点在于,教师的身影逐渐淡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
二、指路走:调节难易,培养自信,梯度进步。
3、挑剔名作,加强自信。
给名家作品挑毛病,我们一般不提倡过多地进行,因为我们的着眼点主要是欣赏其长处,汲取其营养。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精神,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自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偶尔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