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陈列室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哈里•莱伯曼101岁”的画展。哈里•莱伯曼的作品被许多收藏家高价收藏,他的作品富有活力和想象力,运笔、意境俱佳,得到了评论界高度的评价。哈里•莱伯曼创造了世界画坛上两个奇迹,一是高龄学画,二是画有所成,在101岁的时候,还能看到那么多人看他的画。
一个人只要专注于一件事,年龄对于他来说,往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黄金台上论得失
《战国策•燕策》记载,燕昭王即位于兵败国辱之际,为了增强实力,与强齐抗衡,便同谋臣郭隗商讨网罗贤才。郭隗讲了一个“重金买马骨”的故事。他奉劝燕昭王说:“大王要想招纳贤士,不妨先把我当作一副马骨,优礼相等,那样,四方贤达之士一看连我这样的庸愚之材都得到了重视,他们就会闻风而至。”昭王于是拜郭隗为师,还在易水边上建筑高台,置黄金其上,称为“黄金台”,用以招揽贤士。
于是,燕昭王尊贤爱士的名声很快传遍四方,“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大批贤才纷纷来归,为燕所用。从此,国力大增,很快地富强起来,黄金台招士的事也被传为千古美谈。后来,李白、陈子昂等诗人都曾在诗中咏叹过“黄金台”。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是表达了对于燕昭王重视贤才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压抑人才的愤慨。但是,有些诗人则在肯定昭王重视人才的同时,对他以高名和重利收买人才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近代民主革命家、著名女诗人秋瑾写过一道《黄金台怀古》:
蓟州城筑燕王台,招士以财亦可哀。
多少贤才成底事,黄金便可广招徕
这位女革命家站在更高的角度,指出统治阶级用金钱去网罗知识分子为自己效命,而一些知识分子也就真的受其招徕,相率来归。这样可悲可怜的“时贤”,即使再多,又能成就什么事业呢出语冷隽,令人心折。
回报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您的草鞋带松了。”他回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又弄松。
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草鞋带子来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
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他问勘弥:“您该当场教那位门生,他还不懂演戏的真谛。”勘弥答:“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予回报。”
简单的道理
有位朋友,从医30年,朋友说,我从医这么多年,得出一条经验:看医生的人都是病号。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记得,那是五年前的事了,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不留神把脚给扭了,院长把我叫去给副市长诊断,我仔细看了患部,让其拍了X片,诊断结果是肌腱扭伤,决定常规治疗,打针配合理疗,一个星期想必是可以治愈的。但我受院长嘱咐的影响:这是我们副市长,要格外照顾,要用最好的药,获得最好的疗效。在我脑子里,对我眼前的病号,突然以副市长对待了,所以又增加了一道昂贵的进口药———辅助治疗药物D,但我只想在副市长面前露一手,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细节,即做一次诸如肝功能之类的测试。万万没想到副市长服D药后,成了为数不多的根本不适合服用D的人之一,副市长险些要了性命。这个教训,就是我把看医生的人没有当成病号,而是当成副市长了。
朋友的经验是30年的从医实践得出来的,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可不易啊。不仅仅是从医,做其他的事情,道理亦然矣。
建筑大师与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