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论据大全

儿童资源网

高考议论文论据大全

  关于媚俗

  俄国作家高尔基,有个弟弟高尔础,他害怕革命,十月革命后流亡到中国,做了白俄。在上海的租界里,有一个革命作家,他的笔名叫高尔雅。高尔础与高尔雅互相并不认识。

  俄国人高尔础认为,自己是个高雅的人,是社会的基础,文化的栋梁。而高尔基是个媚俗者,他高尔础要批判所有的媚俗者。中国人高尔雅认为,自己是个真正高雅的人,是社会的真正基础,文化的真正栋梁。而所有批判媚俗的人也是媚俗者,他要批判所有的批判媚俗者。

  江南的梅雨季节,高尔础和高尔雅都带着伞出了门,都走在霞飞路上。高尔础认定正在下雨,所以他打着伞。高尔雅却认定没有下雨,所以他不打伞。

  高尔础和高尔雅越走越近,打伞的高尔础发现高尔雅没打伞,感到自己非常落伍。没打伞的高尔雅发现高尔础打着伞,暗暗羞愧自己老土。两人佯装镇定地用目力的余光悄悄打量对方,擦肩而过。奇迹立刻发生了———打着伞的高尔础,收起了伞。没打伞的高尔雅,打起了伞。

  媚俗就这样产生了。

  媚俗与打伞无关,也与不打伞无关。媚俗就是媚俗。

  观念与凉开水

  这是一个下岗女工的家,她的家里有三个水瓶。女工很勤劳,也很节俭,平时,只要哪个水瓶没有水了,她总会及时去烧水,把那空着的水瓶注满。女工的家一年四季没有断过开水,可是一家人一年四季都在喝凉开水。原因是什么家人每次倒开水的时候,女工总是说:“先喝先前烧的,这是自家花了煤气的,在家不比在单位,有公司出钱,凉了就倒掉。”家人便顺从地喝了凉开水。于是,女工家天天烧开水,天天喝凉开水。

  不改变观念就只有天天喝凉开水,哪怕你再勤劳。

  过七桥与拓扑学

  18世纪,俄国的哥尼斯堡有一条小河叫勒格尔河,河有两条支流,一条叫新河,一条叫旧河,它们在市中心汇合,在合流的地方中间有一座小岛,在小岛和两条支流上建有七座桥。哥尼斯堡的居民有个传统习惯,星期天沿着城市的河岸和小岛散步,同时试图找一条路线,可经过所有七桥但又不重复经过任意一座桥。这就成了著名的“七桥问题”。

  当时,正在哥尼斯堡的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对“七桥问题”产生了兴趣。数学家考虑问题往往是化繁为简,欧拉首先把被河流隔开的小岛和三块陆地看成四个点,把每座桥看成一条线。这样一来,七桥问题就抽象为四个点和七条线组成的几何图形,这样的几何图形在数学上叫网络。于是,“一个人能否无重复地一次走遍七座桥最后回到起点”就变成“从四个点中某一个点出发,能否一笔把这个网络画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一笔画。

  欧拉进一步研究发现,网络能否一笔画出来的关键在于这些点。这些点有两类,如果从一点引出的线是奇数条,就把这个点叫奇点;如果从一点引出的线是偶数条,就把这个点叫偶点。网络中奇点的数是零或二,这个网络就能一笔画出来。

  由于七桥问题中的四个点都是奇点,按欧拉的规律,这个网络是一笔画不出来的。也就是说想一次无重复地走过所有七座桥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条路线。

  欧拉将七桥问题转化为一个网络问题,从而完成了从实际到数学模型的转化,开创了数学上的新分支———拓扑学。

  这段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重要的科学理论都来源于生活,这些理论反过来又可以帮助我们去完成实践。

  孩子们绕开了什么

  雨后初晴,幼儿园的阿姨带着一队天真烂漫的孩子走在小马路上。路上有许多小水洼,阿姨绕开水洼走,孩子们于是也跟着绕开水洼走。看着这一支走成了“S”型的队伍,一个心理学家却发出了深深的喟叹,他禁不住要问:我们到底要带着孩子们绕开什么我有个朋友编写小学语文乡土教材,他让我推介一些诗歌给他。我说:先给你读一首诗,看可不可以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