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描绘韵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在甲午战争时期甚差,当然不排除其中有片面扩大之处。试想一个具有上述缺陷的民族又怎能抵御外来的——除非比自己更弱的——侵略呢?
中国经济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政治制度),阻碍了国民整体素质(长期的极端贫困,造成中国人的极端自私,极端自私又造成中国太的一盘散沙状态;并不可遏止地、大量地产生腐败现象;长期落后的生产方式又使中国人民长期处于愚昧、落后、麻木状态,并对外来先进文明产生顽强抵抗力……)、军事力量及其他方面的进步与提高,经济的落后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这里我们还应指出的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1644年清军人关后由于清廷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世界先进潮流。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抱残守缺,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忽视甚或采取种种措施阻碍经济的发展(按:甲午战前出现的洋务运动仅是局部的运动),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终于导致可甲午战争的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政府的颟预:愚昧、昏聩、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忽视甚或阻碍经济发展的种种做法应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清军武器的相对落后应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重要原因;清军素质低下、战斗力低应是甲午战败的直接原因;清廷腐败,昏聩,对国防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是清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落后,人民群众整体素质低下是甲午战争失败深层次乃至根本的原因;而清政府的颟顸、愚昧、昏聩、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忽视甚或阻碍经济发展的种种做法应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先生在谈到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时曾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韵,逃不脱的。”甲午战争时期,清军虽然配备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但清军“是中古的军队”,清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这几方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清军“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落后就要挨打,经济上的落后更是如此,甲午战争的失败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而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