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钱断送的科学家
——贪图财富酿悲剧
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在从事化学研究工作的同时,又在政府中充当包税官。他敲诈勒索、贪污腐败、反对革命,终于在他 51 岁那年被送上了断头台。
英国科学家韦尔斯和杰克逊,对 1864 年莫顿发明乙醚麻醉技术曾给予指导。当莫顿因此获得 10 万美金奖赏时,这 3 人因奖金分配问题打了 20 年的官司。结果杰克逊患了精神病,韦尔斯自杀,莫顿因脑溢血丧生。
陈嘉庚投巨资办教育
——拥有财富不忘回馈社会
1913 年陈嘉庚兴办了集美小学。 1916 年,陈嘉庚又决定创办师范和中学。规定“中学生只交膳费,学宿费均免。师范生膳费亦免。各生不拘师、中,所需被席蚊帐,概由校中供备,以资一律。”到 1925 年,又陆续办起男子小学、女子小学、男师、女师、幼师和航海、商科、农村等专科学校。同时还建立了幼儿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和教育推广部。
1921 年,经过反复勘察,他选择了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演武场旧址,创立了厦门大学。 1922 年,经陈嘉庚捐出 100 万元修建的厦门大学校舍落成。
陈嘉庚倾资办学,竭尽了毕生精力。他一生捐献的教育经费,相当于他企业全盛时的全部不动产,折合今天的人民币一亿五六千万元。
化学家开文迪不知金钱为何物
——金钱面前依然保持真我本色
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金钱对开文迪毫无吸引力。他虽是百万富翁,却不知道一万英镑究竟是多大一笔财产,也不知道钱可以派什么用场。有一次,他的一个仆人病了,开文迪就给了他一张一万英镑的支票,使这个仆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
“钱可通神”的来历
——贪财惧祸是卑劣的品格
唐人张延赏奉命审理一个案件,接手之后,即命令部下从速侦破。第二天早晨,他却在自己书桌上发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张大怒,立刻将此条撕碎丢了,重申要加紧破案。可是第三天早晨,他的书桌上又发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十万贯”。张延常踌躇一阵,终于决定停止追查。且说“钱十万,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祸及,不得不止。”成语“钱可通神”据说就是这么来的。
苏秦的故事
——势利者总是嫌贫爱富
战国时代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苏秦,他游说秦国失败,“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嫂不给煮饭,父母不同说话。后来苏秦当了赵国的宰相,被一伙“乔男女”簇拥着路过家门口时,父母郊迎 30 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这时苏秦“位尊而多金”,他们顶礼膜拜的不是苏秦,而是苏秦的地位和黄金。
石崇聚财惹祸
——财富处置不当便会成祸患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石崇,官职为荆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致财无数,生活极其奢侈。以烛代薪,作锦障 50 里,国舅王恺虽富也比不过他。真可谓富甲天下,侈极四海。八王叛乱时,赵王伦看中了他的家财,把他杀了。刑前石崇后悔说:“是财多而导致杀害啊 ! ”赵王伦则直言相告:“知财多而遭杀,为什么不早一点分发给大家呢 ? ”石崇说:“晚了 ! ”
疏广疏财为子孙
——眼光长远的财富观
疏广为后汉饱学之士,曾被朝廷征召为太子太傅。他辞官还乡后,将朝廷送与的薪俸,尽情花用,家中经常宾客盈门。他的一些好友见状颇为担心,以为“如此子孙无一文”,劝他多置田产,好留给后世儿孙。疏广颇不以为然,他说:“留给子孙过多的财产,无疑是告诉他们可以怠惰。贤而财多,则损其志;愚而财多,则益其过。而且富者易招人怨,我不希望我的子孙犯错误或得罪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