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硝烟

儿童资源网

江城硝烟

  东城围墙下是一片民宅区,住着大约百十户人家。当人们看见“革到底”战士忙不迭遗地将机枪、小钢炮、成箱的手榴弹等武器弹药搬上城墙,便听到小道消息说,“红江”今晚要攻城。民宅区的群众纷纷逃出自己的家门,唯恐被战火秧及,掉了性命。

  但在民宅区里仍有一户人家没有出走。这户人家住着一位七十多的梁姓老太婆和她年仅七、八岁的小孙女。婆孙俩不知城墙上将要发生的事,也不知左邻右舍早已远离了这片是非之地。既使知道,孤苦的婆孙俩也没能力远避他乡。

  是夜零晨,城东上空“腾腾腾”地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随即一阵猛烈的枪声如过年除夕的鞭炮,震得城西的人们都耳鼓脑胀。

  王国全在东城门外指挥着“红江”所有的轻重武器射出的子弹如冬日的暴雨般倾泻向东城墙上。然而,居高临下的“革到底”,战斗一开始便显然在武器上比起“红江”来逊色了很多,只能龟缩着凭借染透千年风霜浸蚀至今坚强不朽的城墙,玩强地抵抗着“红江”的猛烈攻势。

  双方激战了一个整夜,谁也奈何不了谁。刘大刚观察了阵地情况,认为火力太过分散,不利于攻城,便命令将所有轻、重机枪集中一处,向东城门作重点打击目标。但一阵狂轰烂射后,城门仍就紧闭。

  “革到底”铁了心与“红江”将游戏玩到底。战斗很快进入了胶着状态。“红江”凭借的是优势火力,“革到底”依赖的是城墙堡垒的居高临下。随着战斗的持续发展,“红江”的攻势越来越显现出了火力优势对战斗的重要程度,如雨的枪弹压得“革到底”抬不起头来,一度几乎丧失了抵抗能力。到后来,“革到底”干脆放弃了与“红江”的对战,一心一意转为守城。对“红江”的疯狂射击不予理睬,但只要有人越出阵地,企图向城门城墙方向运动,便集中火力予以坚决歼灭。

  天色逐渐放亮,白天攻城,显然对“红江”更为不利。王国全决心孤注一掷,命令刘大刚用一二O迫击炮和六O迫击炮轰开城门。

  刘大刚调来火炮,向城门开炮轰炸。但操作炮手都是半路出家的二杆子,根本弄不懂迫击炮的诸元装填、射击元素等基本原理,凭借着胆量,居然也将炮弹打了出去,但弹着点就有点丈二和尚的头——没得准了,最后炮弹究竟落在什么地方,连他们自己都弄不清楚了。

  王国全无奈,只得下令,后撤整休。一战下来,城没攻下,倒造成了死亡三十二人,伤一百多人的惨痛代价,更重要的是由于进攻太猛,几乎无间断地持续了一整夜,疏忽了对弹药的计划控制,加之又伤亡了百余人,继续攻城,已有后续弹药不足及人心涣散的忧虑。要重新投入战斗,必须补充足够的弹药和人员,否则,这场攻城战便会无疾而终。于是,找来刘大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王国全对刘大刚说:“当务之急,是必须立即补充弹药和人员。你看该怎么办?”

  刘大刚道:“弹药的问题好办。我再找刘柱才,他能想办法帮忙解决。只是这补充人员就有些麻烦了。到哪里去找得到人呢?”

  王国全说:“你考虑,能不能让‘江捍’临时支援我们一二百人?”

  刘大刚道:“借人的事,恐怕不是那么好说的。再说这毕竟是战场,万一借来的人有了伤亡,怎么办?不好交待啊。”

  王国全沉吟着说:“这样,你去告诉‘江捍’陆盛彬司令,就说我们给支援来的人员,每人每天发5元钱的补助费,如果阵亡,给每人家属300元抚恤金。请他务必支援我们这次行动。”

  刘大刚道:“那行。我现在就回清川。不过,我想最好让后勤部长老黄和我一起去,万一有财务上的磋商,在这方面,他比我强。”

  王国全说:“行。你就让老黄和你一起去吧。记着,要快去快回。这里的僵局不能久拖下去。”

  黎明后,陈世华巡视着城墙,满目的伤损痛入心髓。据杜虎的统计,这一夜守城,付出了死亡二十四人,伤八十多人的沉重代价。“红江”火力之猛,超过了他事前的预计,特别是黎明前的那次炮击,炮击目标竟然四处开花,弄不清“红江”到底想干什么?照昨晚的战况发展下去,江城要不了几天就会重落“红江”之手。“革到底”不愿看到这个结果,陈世华也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但眼前的实力,“革到底”的确不如“红江”。如何才能尽快地弥补这个缺陷?陈世华迫使自己的大脑开足动力高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