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的乔冠华

儿童资源网

一言难尽的乔冠华

  四乔冠华恢复工作以后,他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9.13”事件。就在9月13日这一天,周恩来将乔冠华和《人民日报》的崔奇找去准备写关于“9.13”事件的声明。在讨论中,乔冠华首先想到被林彪迫害得很惨的陈毅。在长期的工作交往中,乔冠华与陈老总私交甚厚。议事完毕,不待休息,他特意赶到301医院,向卧病的陈毅报告这一好消息:“老总,你不是讲‘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我今天特意来告诉你,报应到了!到了!因为有纪律,我还不能说明。先让你高兴高兴。”

  当天晚上,乔冠华在家中开怀痛饮,酒兴正浓时,邻居符浩也因兴奋不眠前来畅谈。两人边谈边饮,即兴赋诗,乔冠华听罢符浩吟出一首唐诗,沉思片刻,突然将手中的茅台一饮而尽,边走边吟:“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吟毕,他又是一饮而尽,豪兴冲天。

  1971年10月26日,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关于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的电报。同时,吴丹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

  当天下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召集外交部有关人员讨论联大决议问题,我们是否派代表团出席联大会议?当毛泽东打电话询问此事时,不假思索地对周恩来说:“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正在酝酿代表团团长的人选时,毛泽东又对周恩来说“派一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做团长。”“乔老爷”就是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

  乔冠华紧急受命,欣喜异常,他废寝忘食地准备着联合国之行的各种文件、资料。首要的一件事是他要连续数夜赶写出席联大的第一篇主发言稿。他还是老习惯——在吸雪茄和畅饮茅台酒之间,凝思挥笔。

  11月8日晚8时,即赴联大的前一天晚上,毛泽东主席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他在幽默风趣的谈话中,指出了这次重大外交活动的要点:“送代表团规模要扩大,要提高规格。到联合国,要采取阿庆嫂的方针,不卑不亢,不要怕说错,当然要搞调查研究,但不能什么都调查好再说。”

  11月9日下午,由乔冠华率领出席联大的中国代表团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纽约。在北京机场,中国代表团受到周恩来、叶剑英等党政领导人和首都4000多群众的热烈欢送。

  11月15日美国时间上午10时30分,被大会主席马利克称之为“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乔冠华、黄华、符浩、熊向晖等走进大会会议厅就坐。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大,欢迎仪式盛况空前。大会主席致欢迎词后,57个国家的代表相继登台致欢迎词,欢迎仪式进行了整整一天。

  最后登上讲台也是新中国代表第一次正式登上联大讲台的是乔冠华。他修长的身材,身着藏青色制服,手持一份雪白的发言稿,于严肃中又昭示着正义,他健步走上讲坛,全身充满着活力;他容光焕发,目光明亮锐利,充满着自豪和信心。他在讲话中有时躬下身子,双手按在案前,他的语调中肯而略带严厉,更显示其发言的分量。

  当乔冠华发言结束时,热烈的掌声长时间地回荡在联合国大厅。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23个提案国及许多国家的代表团团围着他,同他频频握手表示感谢。

  在联合国大会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乔冠华一直在笑,有时是开怀大笑,得意舒心的大笑,那笑声表现了新中国进入世界讲坛的豪情。更多的时候乔冠华是在微笑,含蓄而又近乎神秘的微笑。由于“老乔”的微笑或大笑都具有那般不可抗拒的魅力,纽约某大报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评论,题目就是《乔的微笑》。

  由于乔冠华的才学和他在本届联大的出色活动,自1971年至1976年的历届联大,中国政府都派出以乔冠华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大会议。“老乔”对新中国外交工作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