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些不屑地反驳说:“你说的什么文化营销、价值回归,我们都知道。这算什么?完全是忽悠!”秦玉峰不说话了。他知道这些基金经理希望他给出每年业绩至少增长30%的承诺,但他不说。
“我有100%的把握,但我就不说。”秦玉峰道,“我关心公司长期的发展,他们更关心短期。”
几年后,还是这些基金经理到公司考察,见到秦玉峰就说:“你真不是忽悠。你说的那些,都实现了。”
公司越往前走,股价越高,秦玉峰就对基金经理们越冷淡。他担心对方太急功近利,靠得近了会干扰公司的经营。有时他们会在股东大会上发生争执,他的回答就只一句:“对东阿阿胶,到底是你们关心多还是我关心多?”基金经理们就噤声了。
可是他们还是时不时地给他打电话,或是到东阿调查他。他们不只调研公司的发展,还调查他的身体。他们说:“你身体可千万不能出什么问题。”秦玉峰说:“不会出什么问题,我每天都吃桃花姬。”“桃花姬”是东阿阿胶的一个子品牌,一种类似于“固元膏”的保健食品。
差不多十年前,秦玉峰就体验到了阿胶特殊的价值。那时他每年春节都去给一些退休老工人拜年。那些老人经历过自然灾害和大饥荒,但他每次去都发现他们身体棒得不得了。他问他们:自然灾害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天天吃阿胶?他们说:那时候没东西吃,当然天天吃阿胶。
真正让秦玉峰发现阿胶“价值”的,是一次偶然。那时候为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秦玉峰他们整理了大量史料。他发现了一份有趣的资料。
“在明代,记录商业史的目录对阿胶的商业流通有详细记载。阿胶当时每市斤课税银一钱六分,按当时税收惯例,流通税占销售额的1/20,推算阿胶价格大致为每市斤三两二钱白银,折算到现在相当于每市斤4000元~6000元人民币。”
秦玉峰上任后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通过文化营销实现阿胶“价值回归”,现在他终于找到了“价值回归”之路。一位访问者形容说,秦玉峰当时“再也坐不住了,兴奋得在屋里踱来踱去”。
他开始组织人马梳理阿胶的历史、历代医师和文人对阿胶的评价与描述,以及各种逸闻与传说。他们还真找到些好东西,既有朱熹劝其母进服阿胶的书信,也有曾国藩千里迢迢送阿胶为老母祝寿的传奇。它们有的变成了阿胶文化史料,有的变成了《阿胶拍案惊奇》。
在整理史料时,秦玉峰他们也得到了别的惊奇。他们发现了关于阿胶的医方医案中有3200多个方子,还有200多膏方和200多食疗方。他们把这些东西印刷成册,送给消费者,让他们既知道阿胶何以得名以及阿胶之功效,也知道阿胶到底该如何进服。
文化营销带来的“价值回归”体现到了股价上。在经历过2007年的股市“过山车”之后,自2008年11月5日股市触底以来,两年半时间里,“东阿阿胶”最高涨幅濒近400%。
“我爱那如此温柔的驴子”
从2010年以来,东阿阿胶已经对出厂胶块进行了多次提价。今年1月6日,他们还发布公告,宣布“阿胶块产品出厂价上调幅度不超过60%”;涨价的原因主要来自“国内毛驴的存栏量逐年下降,阿胶的主要原料驴皮资源日趋紧张,收购价格不断上涨”。
多年来,秦玉峰一直为驴皮的来源头疼。中国的每10张驴皮中,已经有9张被他炼制成了阿胶胶块。可是驴皮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东阿阿胶有些不堪重负了。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越快,驴的作用就变得越逼仄。除了食用和药用,驴已经差不多从中国的道路上消失了。
“我们对毛驴存栏量已经推算到了2030年,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那时候将无驴皮可用。要保证阿胶的存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养驴。”秦玉峰说,他们还在2000年的时候就发现了驴皮资源的紧缺。
建基地,养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