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和平上台的新朝皇帝

儿童资源网

王莽:和平上台的新朝皇帝

  币制改革前后有四次之多,钱越改越小,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总之,这些改革,听起来都是好事情。可是没有一件不是办得挺糟糕的。这种复古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

  就在王莽的改革遇到了困境之时,边陲也起了战祸。

  由于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以便与国内已有的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合起来凑全“四海”。为了使这块荒地像一个郡,必须强制移民,于是增加了五十条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万的罪犯,满足移民的需要。为了这个西海郡,王莽招来了最初的不满。

  王莽做了皇帝后,觉得少数民族的首领也称王,是不符合大一统的传统的,于是,他派人出使匈奴,收回汉朝原来给的印玺,换给新朝的印章,又将匈奴改为“恭奴”、“降奴”,将“单于”改为“善于”、“服于”,匈奴单于改名为“降奴服于”。匈奴单于怒不受封,他也知道“玺”是皇帝专用物,而“章”则是臣子用的。于是,单于想要回印玺,但被使者弄碎,单于盛怒之下派兵攻打云中郡,杀死雁门郡、朔方郡都尉。这些无端的挑衅使一度平静的边塞又引起了战火。王莽召募天下囚徒、丁男、兵卒三十万人,分十二路攻击匈奴。这些乌合之众毫无战斗力,打仗不行,骚扰百姓却很在行。

  公元19年,王莽又一次大举集重兵于边境。但可笑的是两次发兵,都停留在边境上不出击。其实王莽是想借此将内地的穷人,送到边境上战死或饿死,以使国家显得很富裕,成就他一代尧舜的美名。

  王莽又贬西域诸国王为侯,多次无故侵侮诸国。并下令断绝西域诸国与内地的交通。公元十二年,王莽征高句丽兵击匈奴,高句丽侯率众逃遁。王莽诱杀高句丽侯,又改高句丽为下句骊,引起高句丽、夫余、诸族的不断反抗。句町国在西南,汉昭帝时封句町国君为王。王莽却改句町王为侯,又诱杀句町王。公元十六年,王莽发动二十万人击句町,兵士死亡约十分之六七。西南地区各族纷纷起兵而反。

  王莽随意改变西汉以来的惯例,引起了各族首领的不满;又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北方边疆人民深重的灾难。以后的反抗首先在北部边区爆发,绝不是偶然的。本来,中原王朝的政权更迭不至于影响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王莽完全可以维持现状,他却主动挑起了无谓的争端,使自己内外受敌。

  俗话说屋漏偏遭连阴雨,疲于应付边陲战事的王莽,又不得不分出身来解决“内患”。

  原来王莽的手下重臣甄丰虽然受王莽器重,但心里不满他取代汉朝,觉得以后会给家族招来灭顶之灾。所以,甄丰内心惶恐。王莽觉察出来后,便降了他的职位,这又使甄丰父子更加恼怒。甄丰的儿子甄寻便伪造了符命,说新朝应当将陕地分成两部分,让甄丰和太傅平晏分别治理。王莽很生气,但还是依照符命做了。但甄丰的儿子甄寻又伪造了一个符命,说王莽女儿、即已故汉平帝皇后要做他的妻子。这使王莽再也无法忍受了,下令抓捕甄丰父子,结果甄丰自杀,甄寻逃跑一年后也在华山被捕,当时甄寻手上刺着“天子”二字,王莽让人将他这个胳膊断下送给他查验,王莽说不是“天子”,而是“一六子”或者“一大子”,六就是戮,即杀死,最后王莽将甄寻也杀了。

  王莽因为这次事件的刺激,对很多的亲信也不再相信了。每当外出的时候,他都要事先派兵在京城搜查,还取名叫做“横搜”。有一次外出,王莽惶恐得竟命令在京师搜查了五天之久。为了防范其他的人谋反,王莽对大臣入宫的随从人数做了限制,这又导致了新的矛盾。太傅平晏有一次进宫时带的随从超过了规定的人数,结果被把守宫门的仆射拦住,双方发生了纠纷,平晏的随从盛怒之下将仆射捆了起来。王莽听说后,气得七窍生烟,马上命人围攻太傅府,把闹事的卫士处死,这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