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24日,爪哇上空7英里的高度上,一架由伦敦飞往新西兰的巨大的波音747客机在夜幕中平稳地飞行着。再过3个小时,这架载着239名成年旅客和8名儿童的英国航空公司009次班机,就要在澳大利亚的佩里着陆了。
客机正朝着印度洋飞行。机长埃里克·穆迪站在主舱通往上层机舱的螺旋形楼梯下面,同客舱服务主任格雷厄姆·斯金纳聊天。12名男女服务员正在收拾晚餐的杯盘。在巨型喷气客机头部的驾驶舱里,副驾驶员罗杰·格瑞夫和机械师巴里·汤力·弗里曼坐在驾驶椅上,仔细观察着仪表。这时,飞机依靠自动驾驶仪以550英里的时速飞行着。
晚上8点40分,格瑞夫先是发现挡风玻璃上出现了斑斑点点绿色的静电火花,接着,他惊叫起来:“快瞧发动机!”随着他的喊声,汤力·弗里曼透过侧窗往外看去,只见右舷的一台发动机闪着耀眼的亮光,好像镁光照明弹在里面燃烧。这时候,穆迪机长已经回到驾驶舱里。他发现他这一侧的发动机也发出白炽的亮光。这是他17年飞行生涯中所看到的最奇异的现象。
客舱里,事务长理查·阿布雷正帮着一位服务员挂银幕,准备放电影。突然,他发现了缕缕烟雾,他以为是哪位旅客不小心掉的烟头。阿布雷和这个服务员赶紧朝前走去,仔细检查每一个座位。在楼梯附近,他们碰到了神情紧张的格雷厄姆·斯金纳,这时,烟雾更浓了,斯金纳连忙飞奔上楼去报告机长。
驾驶舱里,穆迪和格瑞夫闻到了一股奇怪的金属气味,这使他们迷惑不解。接着,他们感到飞机在微微震动,就在这个时候,汤力·弗里曼喊叫起来:“4号发动机停车!”
30秒之后。
“2号发动机停车,3号也停了……见鬼,4台发动机全停了!”
穆迪立即命令格瑞夫发出遇险信号,与此同时,他驾机向左转弯,指望向北滑翔,在距离最近的雅加达机场降落。可是,就是这个机场,也还有120英里。
格瑞夫急促地按动发报按钮,“呼救,呼救,呼救。我们的4台发动机都失灵了!”
失去动力的飞机开始从37000英尺的高度向下滑翔。首先跃入驾驶员脑海的是:“我们的操作出了什么问题?”以往,一架现代喷气飞机上4台发动机同时失灵的情况极为少见。这种情况是由于飞机的防冰系统和燃料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的。可是,这架飞机除冰装置有效,燃烧系统也正常。眼下,别无选择,只有重新启动发动机。这种操作,他们在模拟飞行训练中实践过。
穆迪对重新启动还不是十分担心。从理论上说,在空中重新启动波音747的罗尔思—罗伯斯RB211发动机,空气密度最为有利的高度是28000英尺。每次模拟练习,他都是在这个高度点燃发动机的。可是,模拟驾驶舱是牢固地安装在地面上的,而现在,他上不挨天,下不着地,手心里还攥着262个人的生命。
穆迪机长驾驶飞机向雅加达滑翔,他拼命保持着飞行高度。格瑞夫和汤力·弗里曼有条不紊地尽力重新启动。他们按动开关,试图点燃各台发动机,可是,一点反应也没有。他们一次又一次反复启动着。这时,没有燃烧的燃料从发动机里淌出来,在流到的地方燃烧着。
飞机迅速下降,已经降到28000英尺了,可发动机还是毫无动静。当飞机降到26000英尺时,警报器划破了驾驶舱里紧张的沉寂。由于没有发动机的动力,加压系统失灵了。驾驶员必须戴上装有话筒的氧气面罩。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格瑞夫的氧气面罩出了毛病。
穆迪机长坐在操纵器前,他的心剧烈地跳动着。他珍惜每一英寸的高度,但又不能失去同副驾驶员的联系,不能让他因为缺氧而昏迷。无可奈何,他决定俯冲,降低飞行高度,这样就不需要氧气面罩了。这会儿,滑翔着的飞机的下降速率猛增到每分钟8000英尺。
这架290吨的飞机急剧下降,机身抖动着,像是要散架子似的。飞机上,去墨尔本一家电视台工作的比尔·莫里斯,觉得自己简直就像呆在一架突然失灵的电梯里,一下子掉了下去。客舱里的灯光忽明忽暗,莫里斯魂飞魄散,几乎吓瘫了。他一把抓过一张纸,潦草地给爹妈和对象写下了诀别书。来自佩思的达芬妮·米尔斯扑在同伴的身上,叫着:“啊,不,不要就这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