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的“鬼市”传奇

儿童资源网

潘家园的“鬼市”传奇

  见记者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刘先生说:“《十三经注疏》是中国历史上史学、经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始刻于南宋,到了明中期,南宋皈已经湮没,明嘉靖年间依宋版重刻,史称‘闽版’。万历十四年至二十一年再由皇家敕刻,历时七年始成,史称万历本,我得到的就是万历本原书。此书在清嘉庆年间就已无存,当时的大学者阮元曾有明确记载。清中期就己难寻的明代名著,现在居然重现于世,你说其价值有多高?” 记者接着问:“常听人讲起您在1日货市场上捡漏的故事,我想请教一下,您为什么就能沙里淘金,屡试不爽呢?”

  刘建业笑了笑,说:“其实,旧货市场上有不少好东西,但想要得到它,首先要认识它,这就需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下苦功夫钻研,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否则,两眼一摸黑,遇到真东西也不认识,能怪别人得宝太轻易吗?”

  他把全部的家当都拿出

  来了,就赌这只青花碗能转手

  卖大钱

  白明家曾是收藏很“殷实”的老宅门人家,祖宗留下的基业非常丰厚。但是在80年代初期,白明怂恿他父亲把今天看来价值不菲的古玩卖给了一位远房的香港亲戚。比如说,一件画着“四妃十六子”的康熙朝青花罐子,当时卖的时候也就百十块钱,如今同等品相的物件,保守来说不下二十万!

  不过,白明的父亲是个“县团级”干部,月薪68元已经不算少了。而他爷爷留下的这堆东西能卖1万多块,差不多是近20年的薪水,很难不让人动心。

  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白明偶然得到一本香港杂志,是专门讲古玩的,翻开一看,居然看到那位远房亲戚的照片,手里拿着的东西很眼熟——正是他们家的玩意儿,标出的价钱简直吓死人,一眼都看不出来数字有多少个零。至此,白明寝食难安。

  他闲不住了,一门心思地想拿古玩赚钱,尤其是想赚那位香港远房亲戚的钱!于是,他逮着熟人就喊:“我们家可是有海外关系的,您府上有古玩吗?”

  就在白明到处炫耀有“海外关系”的时候,一位跟他半生不熟的李先生找上门来了。此人不知在外面做什么,大家都叫他“李工”。

  一天,李工把白明请到家中小饮。酒酣耳热之时,他凑过脑袋,似乎是不经意地说起当年白明家卖出去的古玩是多么值钱,那个香港亲戚是多么贼……

  白明摇摇头,说:“李工啊,能不能不再念叨这倒霉事了?这么多年我好不容易快给忘了,就让我睡几天踏实觉吧。”

  李工瞪着眼珠子说:“小子!你还算是个爷们吗?这样的深仇大恨你能说忘就忘了吗?”

  “那您说我到底该怎么着?”

  “当然得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啦!跟他还有联系吗?”

  白明说:“倒是留着他的联系电话,可我也不能跑到香港跟他打架去呀!”

  李工说:“谁让你去打架啦?我的意思是有联系就好,咱们来个‘堤内损失堤外补’,从古玩上赚他的钱!”

  白明说:“我也拿过一些玩意儿想卖给他,但都没有被相中。人家说我眼力不成,拿去的不是垃圾就是赝品!”

  “你怎么不早找我呀?今儿个机会就来啦,你可是真有福气。”

  李工说着,从床铺底卜抱出来一只罩有蓝布面的盒子,像捧着他们家祖宗牌位似地拿出来一只青花大碗。这只青花瓷碗端庄古朴,花色艳丽,外壁绘着一条威武的游龙,碗沿上清晰地写着六个令人心惊肉跳的字:“大明宣德年制”。

  看着傻愣愣的白明,李工笑道:“这个宝贝是人家从潘家园鬼市上淘来的,真的假不了,你有什么想法?”

  李工的意思就是,让白明把这只“宣德青花大瓷碗”卖给那位香港亲戚。他说了:“人家这宝贝要价两万,到了那边至少也要个十五六万,这东西值这个价钱。你们家的那个亲戚可不是外行,我敢保证光看见照片他就得过来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