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害河”。解放前的三千年间,决口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26次,资料表明,黄河泛滥率越来越高,近1800年,共发生水灾330多次。其中,前600年,平均每100年发生一次;中600年,每7年一次,后600年,每2.5年发生一次。
翻开历史,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治理黄河水患的记载,但从根本上治黄还是解放以后的事。主要根治措施,一是拦河造坝,实施“梯河计划”。把黄河水节节拦住,形成“梯河”。在下游加固加高大堤。现在,防洪能力已大大提高,改变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二是水土保持。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目前,我国以及奥、苏、美、日和联邦德国等国正在实践“小流域(30平方公里左右)综合治理”理论,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专家认为,如果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综合治理60年,黄河水患可基本治理。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开展的宁夏西吉县的实践表明,这一目标可望实现。
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河流污染问题。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中,造成水质恶化,对人危害很大。在一些城市和地方,河流污染已成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世界上的河流大都不同程度地被污染。发源于联邦德国的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约翰·施特劳斯一曲《蓝色的多瑙河》使它闻名于世。如今,由于水体被污染,有的河段河水变黑,两岸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最近,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两国还因为多瑙河污染问题发生了争论并相互指责。我国工业地区不少河流,废、污的排入量也已超过了限定的标准。
全球性的河流污染问题已引起人的普遍关注,正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十几年前因污染严重,造成河里鱼虾死亡。经过治理,现已变为大都市比较清洁的河流了,河里的鱼已超过百种。印度还用乌龟治理河水污染(据说乌龟吃的是污染河流的尸体、昆虫和微生物),也收到一定效果。我国近年来在防治河流污染方面也有进展。1987年就治理了河流147条。水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又是构成环境的要素。河流是主要的地表水体,与国计民生关系极大。我国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因此,在进行开发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
今天,河流的开发利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许多国家已按流域体系制订了大流域经济的蓝图。我国正在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流域特征的流域内自然、经济条件、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全流域的开发治理方案。大力发展流域经济,特别是发展外向型的三角洲经济,进而拓展、联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河流,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将继续造福于人,为创造现代文明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