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下水作文

儿童资源网

什么是下水作文

  一、悉心垂范。

  垂范作文往往是在充分准备之后进行的,有时间收集素材,立体思维。垂范作文,深辟的题目要立足于精,力求浅显易懂。一些老师坦言:教了几年书,自己变的“眼高手低”了。真要自己“操刀”时,就“思如涸井,反应迟钝”了。殊不知,教学生读书,老师自己首先得会读书;教学生写作,自己也首先得会写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做到: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做个有心人,不忘时时练笔。“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我们教师要用读书来提升人生品位。一句话,我们要走到学生的前头。

  二、同步急就。

  作文一般都是限时的,教师“下水作文”如能和学生同步完成,学生愈加信服。同步急就文章最棘手的是一时难觅许多材料,没有筛选的余地;即使有,一时也难以分析、组合,话说不到点子上。把这种感受告诉学生,促使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注重分析的习惯的养成。同步急就中。要摸索、总结出一些快速审题构思的方法,对指导作文取得更多的发言权。

  三、蜻蜓点水。

  所谓蜻蜓点水是指对新授写作技法的关键部分“下水”示范,而无需写作完整的篇章。学生习作一般都是每两周一篇。要求学生习作一篇,教师也“下水”一篇是不现实的,也无此必要。教师在关键时刻下水,不失为事半功倍之法。例如就某篇释题、立意,结尾的篇末点题、立意显志等都作出示范,学生最感实惠。

  四、评改鉴别。

  王充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篇无补”。这显然是对成功之作而言的。利用不成熟的文章,从反面晓喻为文之道,来个“疑义相与析”,也可以起一点“为世”而作的作用。再说,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善于“吹毛求疵”,提高鉴别能力,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

  当然,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还可以因时因地具体操作,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学生的进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