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分钟逻辑思维培养
语言连贯是写作最基本的表达要求,如果不连贯,后文再怎么优美,也没有看完的欲望。尤其是有的学生善于堆砌华丽的词语,这种情况下如果语言再不连贯,会让读者感受到文笔的造作,没有真情实感,破坏文章的整体美。如
【例文1】
说话要连贯(这是七下97页的一个训练专题)
说话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连接得上。有位同学口头说明“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溪城,在太湖平原上,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人口70多万。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润,很早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个城市轻纺、电子工业比较发达,也有一些重工业。溪城风景优美,西南郊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老师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又一位同学说:“‘地势平坦、气候温润’和‘很早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中间,好像还缺少一点什么,上下句意思不连贯。为什么地势平坦、气候温润就是鱼米之乡呢?”第三位同学补充说:“应当添上‘盛产大米’、‘水产丰富’的意思。‘地势平坦、气候温润,盛产大米,水产丰富,很早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样说就连贯了。”
上文要表达的中心是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如果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可以这样指导学生: “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润,_______________。”之前不让学生看后面的内容。通过提示,学生明白地势平坦,气候温润,后面连贯的句子就应该是“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好地方。或者适合农作物生长。”
【例文2】
我的妹妹她虽然很可爱,学习非常好,可是她的耳朵渐渐听不见了,上医院检查,说要动手术,而手术的风险有点大,可妹妹想听到爸爸妈妈的说话的声音,因为她知道,自己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他们是可以听见的,而自己却不行,心中的爱表达出来也是白表达的,然而妹妹答应了做手术。
上文是逻辑思维比较乱,展示给学生后,学生能发现问题并订正问题,如第一句“虽然很可爱,学习非常好”之间不能用转折关系,最后一句“然而妹妹答应了做手术”与前文爸爸妈妈爱的表达构不成转折关系。针对病因,对上文两处主要问题进行重新建构,进行逻辑思维培养,最终上述片段改写成“我的妹妹她很可爱,学习也非常好,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她的耳朵渐渐听不见了。上医院检查,医生说要动手术,手术的风险有点大,为了能听到爸爸妈妈的说话的声音,妹妹还是答应了做手术。因为她知道,如果不做手术,爸爸妈妈说的话听不见,对自己爱的表达也感觉不到那就是白表达了。”思维就通顺多了。
二、5分钟作文拟题指导
七下第二单元是以写普通人的叙事性作品单元,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作文训练活动,根据这一单元的写作特点和综合性学习训练的要求,我首先写好下水文《对折中的爱》和《牵挂》两篇文章,然后让学生品读,在品读中,启发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如何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如何做到语言连贯的表达中心,如何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等。
学生开始了自我创作,首先自拟题目如《奶奶》、《我的妈妈》、《目光》等,后来,我给学生读了一篇《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一期的丁立梅的一篇文章,文章写了三组人物故事,分别是男的是一家公司的门卫、女的是街道清洁工的夫妻,做宫廷桂花糕的老人,卖杂粮饼的女人。作者的写作笔法和语言风格如杨绛的《老王》,如我写的下水文《牵挂》。读后我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题目可以怎么拟?学生的拟题仍然局限于《关爱》、《牵挂》、《关注》之类的,还有的拟为《陌生人的爱》,当我告诉学生作者的拟题后,学生哇塞连声叫好。作者的题目是《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为什么学生的拟题不被称道呢?学生的拟题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不具备文学的典范,如《关注》是个常用的的政治词语,这时我通过七下的《苏州园林》中的“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一句中对“标本”的解读来分析词语的学科特点。“标本”一词多用于生物学科,课后思考题问“标本在这里什么意思?”也就是将生物的词语转化成语文的词语,这样一解读,学生马上心领神会,理解成“范本”“典范”等。同样的道理向学生分析他们拟题的局限和偏离,激发学生认识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