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观察生活

儿童资源网

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观察生活

  有几只小鸡看了看,却并没有吃。“金皇后”咕咕叫着,啄了两粒又咕咕叫着,引来了几只小鸡。它把啄进嘴的米粒吐了出来,又用嘴指着这些米粒一个劲地“咯咯咯”叫着,仿佛对它的孩子说:“吃这个,吃这个。”有两只白色的小鸡各啄了一粒,扬起脖子咽了下去。立即有好几只小鸡围了上来,看它俩在吃什么,它们的母亲赶快啄进几粒米又吐出来,这回要吃的不是两只,而几乎是一大群。但奇怪的是,它们无论吃哪一粒米都必须经过母亲的指点。我想,这可能是小鸡不认识什么东西可吃,或者是做妈妈的疼爱自己的宝贝而不放心它们乱吃吧。

  当金灿灿的阳光洒满院落的时候,“金皇后”领着自己这一大帮孩子,在长达21天的煎熬后,第一次来到院子里散步,沐浴着阳光,欢叫着,跳跃着,使我们这个院子弥漫着幸福和欢乐。

  这是一篇观察准确、细致、透彻的好文章。

  准确:比如写“金皇后”孵小鸡前的种种“表现”,写得非常真实,活灵活现,童心可掬。

  细致:比如写“金皇后”用嘴把失落在麦草上的鸡蛋拨到了肚子底下;写小鸡出生的过程以及进食的情景,都写得非常具体,趣味盎然。

  透彻:作者通过细致观察“金皇后”罩窝的全过程,对母鸡“金皇后”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自然对它产生了喜爱的感情,并在两篇日记的结尾通过抒情与议论,把这种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了。比如,从“金皇后”孵小鸡一心一意,悟出了学习文化课也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从“金皇后”指点小鸡吃东西,以及经过21天“煎熬”之后带着一大帮孩子出来“散步”,从而联想到“妈妈”疼爱自己的宝贝和生育后代的艰辛与欢乐,都写得极有人情味,不说教,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第二,观察生活要善于抓住特点。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比如说,写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注意观察人的活动,观察人所在的环境的特征变化。有一次,笔者到儿童剧场看“儿艺”演出的《马兰花〉,当剧情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剧中的“老猫”为了逃避追捕,忽然跑下舞台,逃到观众中。这时候,笔者仔细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反应:一二年级的孩子有些害怕,躲着“老猫”,怕被“老猫”抓着;三四年级的孩子看得挺带劲,又叫又笑,有的还扔帽子,吐唾沫,吹口哨,有的干脆和演员一起去追“老猫”,恨不得把它当场逮住;五六年级的孩子,多数静静地坐着欣赏,他们心里明白,“老猫”跑不了的,一上台就要被逮住,所以并不着急。当然,也有个别同学在一旁发表评论:“什么呀,让老猫跑下来,乱糟糟的……”看,对待同样一件事,年龄不同,反应也不一样,更不用说性别和性格不同了。特点抓不住,就不可能写得真实、具体、深刻。我们建议同学们做这样的练习:观察人物在某一时候的动作神态,并将它记下来;观察某一种动物在某一时候的动作神态,把它记下来;观察某一种植物在某一时候的颜色姿态,把它记下来;观察某一景物在某一时候的变化,把它记下来,长期进行这样的练习,抓住事物的特征也就不难了。

  下面请看翁钦露小朋友在小学三年级时写的两篇观察日记。

  2月16日  小猫“疯”了

  我们家的小猫咪咪最近真像发了神经病一样,专门从楼上奔到楼下,又从楼下跑到楼上,有时候还窜到我的房间里来,来了以后也不安静,一会儿跳上沙发,一会儿爬上桌子,一会儿又在我放书放玩具的箱子上乱抓,箱子都被它抓坏了。我气坏了,真想把它捉起来狠狠地揍一顿。但是它的爪子很尖,我又不敢捉,只能对着它瞪眼睛。

  可是这两天咪咪突然安静下来了。每到傍晚,它就蹲在楼梯转弯角上,有时闭着眼睛,像睡觉;有时伸长头颈,瞪大眼睛;有时两只耳朵一动一动的,究竟它发现了什么呢?前天晚上,阿姨下班回来,看见在咪咪的旁边躺着一只死老鼠,就高兴地大喊:“咪咪会捉老鼠啦!”现在我才明白,前几天咪咪不是发疯,而是在练捉老鼠的本领,咪咪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