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法──在点拨指导中领悟
任何一篇优秀习作都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因此在“激发情感,自主习作,放飞个性”的前提下,“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是有必要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想明白表达什么”,“按什么顺序表达”,“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学生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体方法:一是从课文、例文中去借鉴经验,从读中悟到表达方法,从读中学会仿写。对优秀作品的仿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习作创新的起点。二是在作文前交流中渗透。教师要心中有数地在生生、师生交流中渗透习作的要点、要求和方法。三是在作文后评赏中交流渗透。比如我们以音乐和画面渲染了地球被破坏的种种情境,学生有了强烈的感受和倾吐的欲望,不吐不快。此时去点拨写作技巧和方法,反而打断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妨让学生放手写作,等学生写完初稿后,引导学生互相赏析,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互相评改,教师注意在交流中以肯定或建议的形式,渗透习作方法。这样既能矫正一些问题,又不至于千“文”一面。
五、信心──在激励欣赏中飞翔
俗话说,自信使人美丽,自信使人快乐,自信使人走向成功。如何让学生信心满怀地去攀登作文的高峰呢?一是注意创设民主,宽松的习作氛围消除畏难心理。如娓娓的谈话、轻松的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趣味游戏,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步入习作的殿堂。二是多让学生展读自己的习作,引导他们学会互相欣赏,互相评改,及时鼓励他们独特的语言和构思,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成功,进步的乐趣,不断树立起自信心。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以上五种导的方法和策略,学生感到课堂作文不那么难了。切实抓好课堂作文的有效指导,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重要途径。但我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或导出来的,也不完全是在课堂上训练出来的。它有赖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如个人的道德、感受、阅历、情感、意志等。即所谓的“功夫在诗外”。所以,作文教学必须树立一种“大作文”观的思想。既要重视教师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更要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与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态度与情感。让我们遵循“导”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激发学生的文思,并把涌动的文思及时疏导到纸上。也让我们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大自然,走向五彩缤纷的社会,广泛阅读,积累生活,丰富知识,寻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