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赌命”侵华

儿童资源网

日本“赌命”侵华

  1889年,日本颁布帝国宪法,山县任第一届内阁首相。次年,在帝国议会里首次发表施政方针,强调“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提出所谓“守卫主权线”和“保护利益线”的问题,明目张胆地把朝鲜看作日本的利益线。山县在1878年就把辽东半岛看作是控制中国、压制朝鲜的军事要害地区,日本必须加以占领,这时更极力主张扩军造舰,要求陆海军费应占年度预算支出的大部分。1891年,沙俄宣布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以便加强对远东的控制。山县等人认为这对日本在大陆进行扩张不利,力主在通车前,击败中国,夺取朝鲜,要求加紧建造军舰。1891年, “三景”舰之一的“桥立”号建成,在法国订购的另两船巡洋舰“松岛”、 “岩岛”号于第二年完工后驶抵日本,次年又从英国购得当时驶率最高的“吉野”号,另一艘巡洋舰“秋津洲”号也于1894年竣工。日本把北洋舰队看作日本海军的假想敌,认为打败中国海军,夺得制海权是取胜的关键。为加速完成造舰计划,日皇睦仁从王室经费中拔出专款赞助,以示倡导。甲午战争前,日海军有大小军舰三十多队艘,排水量近六万吨,陆军有七个师团,总人数七万五千余人,战时可扩充到二十三万人。日本积极备战,中国却歌舞升平,晏然无事。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后,一部分经费移作修建颐和园和三海工程费之用.供那拉氏享乐。1888华清政府停止购舰,1891年户部又奏准两年内停止购买枪炮、战舰、机器。中国海军的基础原比日本强些,但日本加紧购舰造船,中国却停滞倒退,被日本赶上,差距越拉越大,反而处于劣势。

  日本军部长期来密谋侵华,紧张地造舰扩军,进行备战, 寻找战机,以求一逞。日本报据宪法,于1890年举行大选,产 生议会,内阁方面因议会强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削减军费,政潮迭起,局势不稳,山县内阁一年半就垮台,继任的松 方正义内阁,为时更短。伊藤博文1892年8月上台后,接连解散 两届议会,压制反对意见,但第六庙议会复会后又于1894午5月30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伊藤内阁面临总辞职或者再一次解散议会的抉择。为了摆脱困境,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伊藤内阁走上了发动对外战争的道路。早在1894年3月,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写信给驻英公使青木周藏说: “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变得越来越紧张,不能用一般手段使这种慌乱的人心安定下来。但是毫无借口就发动战争也是不可能的。”1894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对陆奥这些人来说,仿佛是“欲渡河而船来”,于是故意纠住不放,照他的话说, “索性使两国(中、日)关系破裂,一变阴天,使降暴雨,”决意挑起对华战争。日本驻华盛顿公使建野乡三于7月7日对美国副国务卿说:“为了使日本国民的注意力从国内现状不满中转移出来,我们宁愿反华战争。”真是一语道破。伊藤内阁就这样地同军部一起,共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