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过60大寿

儿童资源网

慈禧过60大寿

  放弃不甘心,一味坚持又压力重重,慈禧进退两难。于是,在坚持庆典继续进行的同时,慈禧表面上对庆典的规模进行了限制。

  八月二十二日,慈禧匆忙发布懿旨:“着由宫中节省项下,发出内币银三百万两,交由户部陆续拨用,以收士饱马腾之效。”

  八月二十六日,慈禧又发懿旨:“所有庆辰典礼,着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光绪朝东华录》)

  八月二十九日,慈禧又发懿旨:一切点景俱暂停办。工程已立架油饰的不再添彩绸(《翁同龢日记》)。

  这也许是慈禧最大的让步吧,正当臣下为慈禧懿旨“额手称道”的时候,慈禧为敷衍舆论而采取权宜之计的策略暴露无遗。因为,从九月二十五日,王大臣以及外省各大臣呈进万寿贡物,拉开了慈禧六旬庆典的序幕。从十月初一起,内外臣工“穿蟒袍补褂一月”,隆重的祝寿活动正式开始了。自此,宫里日日有隆重的庆祝活动,直到十月十七日六旬庆典才告结束。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六旬庆典的高潮。这天,宁寿门外至皇极门外设慈禧皇太后仪驾。辰刻,慈禧御礼服,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神武门、进北上门,至寿皇殿列圣前拈香行礼。又至承乾宫、毓庆宫、乾清宫东暖阁、天穹宝殿、钦安殿、斗坛等处拈香行礼毕,还乐寿堂。巳初,慈禧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养性门,升皇极殿宝座。礼部堂官引光绪帝于宁寿门中门入,诣慈禧前跪进表文,宫殿《点石斋画报》之“太后圣寿”

  监侍一员跪接表文,安于宝座东旁黄案上。光绪帝步行至宁寿门槛外拜褥上立,率诸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礼。礼毕,还宫。随后,接受皇后、瑾妃、珍妃、荣寿固伦公主、福晋等参拜。礼毕,慈禧还乐寿堂,升宝座,光绪帝诣慈禧前跪递如意毕,皇后率瑾妃、珍妃等诣慈禧前跪如意毕。慈禧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至阅是楼院内降舆,光绪帝率皇后、瑾妃、珍妃跪接、进膳、进果桌、看戏。戏毕,光绪率皇后、瑾妃、珍妃跪送,慈禧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还乐寿堂。

  如此的规模、如此的欢庆,令亲身参与庆典的翁同龢瞠目结舌,在日记中他写道:“济济焉,盛典哉!”(《翁同龢日记》)

  而这一天,日军攻占了辽南重镇大连。国土沦丧、重镇失守、民众惨遭屠戮的危殆时刻,慈禧却在宫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并接连赏戏三天。这是一个怎样腐败的统治者,这是一个怎样无能的政府!

  当一个王朝把最高统治者的寿诞看得比民族的兴亡还重要的时候,这个王朝就走向了毫无希望的穷途末路。据后来史料披露,日本政府之所以选择光绪二十年发动这场侵略战争,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倘见我将大举,或易结束,否则非有所得,不能去也。”(《李文忠公电稿》)

  慈禧的六旬庆典在日军肆意侵略的战火中徐徐落下帷幕,朝野上下群情激愤,后来人们撰写对联来表达对慈禧所作所为的愤慨之情: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节选自《百家讲坛:说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