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奥地利的雷立柏来华近20年,现在人民大学文学院任教。作为汤老师唯一的西方籍博士生,雷立柏回忆,1996年他被朋友介绍给汤老师,成为老师的博士生。在与汤老师交流时他发现,汤老师是非常谦虚、严谨的。“当我听到老师说‘我知道我不如我的父亲’时,我心里很难受,他是个谦虚的人。”
“他是个大忙人,参加很多会议,还为别人的书写序。”雷立柏回忆。曾因学术问题,雷立柏去汤老师的家中拜访、请教。他现在还记得,那间屋子就在如今的人文学苑后面,屋里有一张沙发,而三面全是书籍。
他向汤老师提出问题没有一分钟,隔壁屋的电话就响起来,但汤老师没去接,而是夫人乐黛云教授将电话接起,再喊汤老师来接。“接了五分钟,汤老师回来了,还特意跟我抱歉。但刚又讨论了一分钟,电话又响了……”也正因为如此,雷立柏说自己并不愿意经常叨扰老师。
但每一次接触,汤老师渊博的学识都让雷立柏非常惊讶和钦佩。而且老师对中西文化吸收的开放态度也让他印象深刻,他说老师是有宽阔的心胸的人。此外,在雷立柏看来,汤老师是一个“世界居民”,对古今中外的知识和思想都了解。因此,汤老师的思想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人们应该多加研究”。
汤一介生平
1927年2月16日,汤一介生于天津,出身书香门第。1951年,自北大哲学系毕业便留校任教,为北大哲学系资深教授、国学泰斗。
2004年初,他任组长的《儒藏》编纂工作小组正式启动工作。相比道家的《道藏》、佛教的《佛藏》,儒学文献没有类似大型丛书,《儒藏》旨在填补这一空缺。
2014年9月9日在京逝世,享年87岁。
《儒藏》如何继续编撰?
北大出版社社长王明舟介绍,汤先生的水平代表了北大的水平,如何保障《儒藏》一书的质量是他们讨论的重点。此前,每次开会汤先生都会出席,并提出意见。
目前,北大出版社成立了典籍与文化事业部,由十五六位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接下来会由他们继续编撰《儒藏》。目前《儒藏》已出版100册,剩下的200多册的初稿已经完成,预计在2017年可出版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