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政府订单来说,波音和空客两大民航客机制造商,是黑匣子的主要需求方,从近年来这两家制造商的飞机订单情况来看,不同年份间的订单数量波动较大,例如2013年,空客全年商用机订单1503份,波音为1355份,而2012年,两者的数字则分别为626和648份。客机订单的波动性也给黑匣子制造行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黑匣子技术并无重大改进 仍注重非核心技术
国内某飞机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杨辉告诉记者,黑匣子利用内置电池发射信号,一般会维持30天的续航时间,并且其信号范围有限,“在水下只有方圆一平方千米的发射范围,如果要保持信号发射范围过大的话,内置电池所能提供的续航时间就会减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秦红磊补充说,黑匣子本身是利用的无线电发射技术,“在陆地上还好说,掉进海里的话,受海水影响无线电信号会衰减的厉害”。他讲到,要加强其无线电信号发射功率的话,黑匣子本身的电池就会缩短使用时间,“根本上说,黑匣子的发射功率与电池的续航存在矛盾关系”。
既然黑匣子存在这么多的局限性,为何没有更先进的技术来取代它呢?
秦教授表示,目前的先进技术还不能完美应用在黑匣子上面。“比如说卫星导航,使用声呐信号来进行定位,但由于波段原因,很难将黑匣子上的信号装置做成全向天线,只能使用定向天线。黑匣子从飞机上掉下来时如若发生反转,那么这个天线就可能完全收不到卫星发出的信号,更况且卫星本来到达地面信号就很弱。”
作为一个沿用60多年的技术,遗憾的是,黑匣子至今依旧没有太大的改进。秦红磊说,目前的改进还是集中在增加其电池容量、发射信号强度,以及防水、防火、抗冲撞等方面。
目前,一般客机上安装的黑匣子实际上有2台,一台是飞机数据记录器(FDR),负责记录飞行中各种参数。如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过载、姿态、推力、油量、操纵面位置等,记录的时间范围是最后的25小时。
另一台是座舱话音记录器(CVR),可以保留停止记录前30分钟或120分钟的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机上空勤人员的对话、机上与地面的通话,以及机舱里的各种声音等。
未来黑匣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会是二者一体化,即飞行数据和话音记录器整合在同一个仪器中,事实上,有一些厂商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如黑匣子制造商Smith Industries,最近宣布其正在开发一种新型“黑匣子”,该设备被称为“集成数据采集记录仪”(IDAR),可以实现同时记录飞行数据和语音信息的功能。该设备将使得黑匣子的总重量减少25%。
在厂商对黑匣子技术进行不断探索的同时,相应的政策条例也在进行着相应的更改,美国新通过的航空法案要求黑匣子记录更多的飞行信息,这给厂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即如何在黑匣子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减少的同时,要存储更多的数据信息。
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要求大型客机安装可以记录机舱影像的记录仪,用于现有的黑匣子信息的补充。
此外,制造商还在研究如何在事故发生时,让黑匣子从机舱中主动弹出,而非随客机被动坠毁,增加损坏的几率。
对于目前外界提出的黑匣子为何不能实时向地面传输数据,以便地面更及时地了解失事客机的情况的疑问,有关专家指出,这并非纯粹是技术上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经济性和实用性的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传输黑匣子内的飞行数据,要求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强,这种技术需要用到卫星。 而从经济性上,实时传回的话,每年的费用过高,黑匣子制造商L-3在12年前做过统计,称一架环球航线实时传输数据每年的成本高达3亿美元。(腾讯财经 纪振宇 刘鹏 周纯 发自北京)
相关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