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二)

儿童资源网

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二)

  论点⒕不图名利,只为报国。

  论点⒖忠诚守信,人微言重。

  论点⒗知彼知己,才能取胜。

  论点⒘报国需要真才实学。

  从魏王角度立意:

  论点⒙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论点⒚自私懦弱,目光短浅,难成伟业。

  从晋鄙角度立意:

  论点⒛忠诚爱国,就该审时度势,为国计深远。

  从平原君立意:

  论点21。坐而求救,不如群策群力奋力自救。

  (答案略)

  【启迪】

  1、叙事作品的人物较多,且性格丰满,分析一个人物的多元性格,或者分析几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就能得到不同的启迪,且能编写出不同的论据证明不同的论点。

  2、一个复杂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不同阶段及其事件经过全程,会给人以不同的启迪,根据这些启迪也可以编写出不同的论据来证明不同的论点。

  3、《信陵君窃符救赵》通篇充满诗情画意,使人百读不厌,而且每读一遍都能有所发现。有人论《史记》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长叙事入神处。”

  诸如《史记》等名着中,会给我们写作提供丰富的论据素材。因此要认真品读课文名篇选段,写好作文。

  ⑵缩写课文事例法:

  【例】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汩罗江,子兰谄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着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2005年福建省高考夺魁作文《执子与通子》

  根据同一素材,我们还可以用于论证其他论点。

  【例】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子披发行吟于河畔,眼前是被楚国落日染成血色的汨罗江水,耳边似人民挣扎喘息的呼呼风声。董道而不豫的屈子啊,你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等到的却是怀王兵挫地削而客死於秦的噩耗!你仰天长叹,心与祖国俱碎,你纵身江水,是去寻找那水天中的理想王国?是要以生命为代价唤醒来人继续寻找可行的救民强民之道?

  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千百年来,屈子的这些吟诵激励着一代代的志士仁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去寻求救国救民的正道。

  ⑶扩写课文事例法。

  ①扩写一句事例加有关史实叙写法。

  【例】

  灾难是上天赐予强者的礼物。孙膑被师兄庞涓骗到魏国受了膑刑,但他并不就此倒下,他佯狂自晦,设计让齐国使者带他归齐,又通过“田忌赛马”显露才华,受到齐威王赏识。在其后十二年中,孙膑作为齐国军师指挥了闻名古今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次大败入侵的魏国军队,终使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

  灾难不仅赋予孙膑坚韧的性格,促成他的伟绩;灾难还促使孙膑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军事理论,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着《孙膑兵法》。(文段根据网上文章改写)

  ——根据课文《报任安书》事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及其有关知识编写。

  ②几句描写课文事例法。(适合于议论性散文)

  【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杆不顾。(课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扩写】

  秋风徐徐,濮水粼粼;几只鱼儿,闲游于浮天;一只小船,任意东西。

  岸边,坐着一个悠闲的垂钓者。

  钓者身后,垂手肃立着两个满面风尘的钦差大臣,他们千里迢迢,颠沛以来,恭敬不怠地向钓者说道:“楚王愿以国家大事劳驾庄周先生,……”

  钓者身后,轻车大马恭候,荣华富贵随之。

  然而,钓者持杆不顾。他正游目骋怀于水天之间,是那澄澈秋水洗净了他的尘心,还是那自由荡漾的不系之舟吸引了他的目光?

  是的,自由无价,富贵不淫;宁可生而曳尾于涂,不图死而留骨而贵。

  宁为清风夜唳下独自看守心灵月亮的一棵树,不做争芳斗妍的御花园中的一朵花!

  这是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坚守精神自由的最佳选择,是举世混浊时舍鱼而取熊掌的明智选择!

  【说明】

  编写课内事例,应该精要概括,尽量用短句,整散结合,否则让人没有新鲜感。

  而且,“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语)是我国历代作家写文章的准则。我们应该经常训练自己,让文字精炼。

  ⑷文采取胜法。

  ①排比或对偶改写一篇课文事例法。

  我们先来读一段文字精彩的文字: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

  这段文字,作者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气势磅礴,惊天动地,堪称对偶和排比用例典范。学习此段文字,不仅是背诵和引用,而且关键在于学习写法。可以从文段取其一二,仿写、扩写和续写;也可以仿用或改写句式,自己编写论据用于论证其他观点。

  【例】

  祸福相依,祸福相互转化往往在于人为。

  处逆境发愤图强则祸变福。忆往昔,文王被拘,左丘失明,孙子膑脚,命运何其悲惨!然而《周易》绎出,《国语》编成,《兵法》修列,誉满九州,流芳百世,何其荣耀,何祸之有!

  处顺境骄奢淫逸则福成祸。想当初,四海为一,阿房突兀,长城万里,何其威风!然而始皇焚百书,坑众儒,杀豪杰;身陷声色犬马,挥金如土,鞭笞天下,终于祸及二世,千秋霸业毁于一旦,可悲可叹,令今人戒之千万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