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二)

儿童资源网

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二)

  因此人格有多高,说话就有多好。要想说好话,就得修养品格。

  答案提示:

  第一段的叙述,引用名言和划线的议论句,都强调和赞扬人物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

  第二段叙述、引用名言和评论相结合,都突出了说好话的巨大作用以及说话的好坏与品格的高低有关。

  因此,第二段话更适合于“说话”的话题。

  3、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论证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在运用古代或外国的事例作为论据时,要注意分析论据材料对我们中国现实生活的借鉴作用。或者在叙述古代和外国的事例后,要例举和分析现实中的某些情况,进行对比,指出问题所在。

  【训练示例】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段后面的问题: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训练题:

  ①指出上面文段中属于古今事例对比论证的文句,并说明其中举例和议论的作用。

  ②文段中举孔子拜师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

  ①文段中把“古之圣人”从师求教与“今之众人”“耻学於师”对比。有关议论是“是故圣益圣,……其皆出於此乎?”,举例和议论目的在于批评“耻学於师”的时弊,奉劝“今人”要拜师求学。

  ②举孔子的古例,目的在于告诉当时的读书人应该学习孔子,不耻下问,以能者为师。形成拜师求学之风。

  4、要注意运用富有时代感的新鲜事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一篇800字以上文章的论据一般在两个以上,为使举例更具有广泛意义和现实意义,选择事例不要偏重古代。当然,流传千古的名人事例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经久不衰的说服力,可以并且应该运用。但适当选择今人的新鲜事例会产生更大的说服力。因为正面事例,如已经评选几年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例,还有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事例,会以其崇高的品德力量震撼人心,它雄辩地告诉人们,在信息时代和商品经济时代,传统美德不仅不会过时,而且需要大力弘扬,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而那些反面事例,它产生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会以其惨痛的教训警示着处于相同背景中的人,如果重蹈覆辙,就将跌入错误甚至犯罪的万丈深渊里去。

  5、举例要详略结合,两种论据交替使用,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因此论文一般都必须使用事实据论证。为使举例丰富翔实,论证更具层次感,必须注意详略得当地运用论据,注意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交替使用。

  如果一篇800字的文章分别用300多字叙述兼评论两个事例,那就显得比较单薄而缺少说服力,因为人们可能怀疑这两个例子是特殊的,不具备普遍意义。但是限于篇幅,不可能再用300多字举例了。因此我们可以较为详细的举两个事例,再概述几个简略的例子,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另外,理论论据往往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意义,因此可以与事实论据交替使用,使两种论据相得益彰。

  而且,举例详略得当,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交替使用,还可以使文章富有变化而有可读性。

  (三)编写论据和论证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证,论证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这里将编写论据和如何论证这两个问题一起探讨。

  1、运用课内人人熟知事例,是否让人感到没有新意?

  课内的例子都是典型的例子,而且都是大家印象较为深刻的例子,因此完全可以使用。至于是否让人感到没有新意,这主要在于看你怎么编写和运用例子。

  ⑴老例新用法。

  课文中的例子,往往是用来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的。但是除了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外,这个例子还可以反映其他问题。如果你能够从这些老例子中,发掘出新的启迪意义,那么老例子就不老。特别是名篇叙事作品,其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即使只是名篇选段,也能为人提供丰富的论据素材。

  【训练示例】

  以下是从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内容中提取的观点,请仿造例题的做法,分别用该课的内容编写论据以支持各个观点,编写时注意语言简练。

  例1。

  论点⒈注重修养,造就成功人生。

  论据:信陵君宴请宾客,亲迎侯生,久立闹市,执辔色恭,静候侯生,何等恭谦!何等修养!信陵君的恭谦和修养终于打动隐者侯生为其出谋献策,窃符救赵,永载青史。

  例2。

  论点⒉为官者应思贤若渴,仁而下士,才能凝聚人才,共创辉煌。

  论据:信陵君亲迎侯生,数请朱亥,拔抑塞磊落之才,汇聚门客三千人,救赵存魏创伟绩。

  论点⒊领导者要以品德的魅力凝聚人才。

  论点⒋领导者要广开言路,察纳善言,从谏如流,为国忘身。

  论点⒌一视同仁,团结群众,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论点⒍弘扬急人之困、救人之急的义勇精神。

  论点⒎为国忘身,丹心永照汗青。

  论点⒏心怀全局,互助双赢。

  (救赵存魏)

  论点⒐谦虚有礼,才能广交朋友。

  论点⒑率众赴死勇气可嘉,考虑欠周实不足取。

  论点⒒明察自省,严于律己,虚怀若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点⒓深明大义,以理智胜感情,才能成就大义。(泪斩晋鄙)

  从朱亥角度立意:

  论点⒔位卑未敢忘国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