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品德修养的议论文论据

儿童资源网

有关品德修养的议论文论据

  陈天华写的小册子,对宣传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许多人就是读了他的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自己后来为了唤醒民众,不惜投海自尽,用生命报效祖国。

  朱自清不领美国面粉

  ——尽匹夫之力维护国家尊严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订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 40 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 600 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我离不开我的祖国”

  ——对祖国的爱是无条件的

  我国有个大翻译家叫傅雷,才华超群,把许多外国名著译成了中文。他为人正直,非常关心国家的命运。可是在 1957 年,他被错误地划成了“右派”;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迫害,含冤离世了。他的儿子傅聪是个钢琴家,后来到了国外。这也成了傅家的一条“罪状”。

  受到父兄问题的影响,傅雷的小儿子傅敏,一直承受很大的思想压力,在北京七中当英语教员。“文革”结束后, 1979 年,傅敏自费到英国探亲、留学。有人就议论说:“他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又有亲戚在国外,这些年在国内不舒畅,这次出国,肯定会在国外找个工作,不回来了。”

  可是一年多以后,傅敏不但回来了,而且继续在北京七中当英语教员。他带回的东西很多,可没有什么高级消费品,而是书籍和资料,作为教学时的参考。有人问他的想法,他说:“我从没有不回来的念头。我父亲是爱国者,对我有很大影响。国外条件虽然好,但终究不是自己的祖国,在那里像个浮萍。我一想到我们的国家和我的学生就急着想回来。这里有些条件虽然不如国外,可有我的事业。我离不开我的学生,他们需要我。”

  少数民族爱国英雄

  ——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主权

  美国殖民者早就想侵占我国的台湾。清朝的时候,他们多次派人偷偷上岛侦察。

  1867 年,一艘美国战船擅自在台湾靠岸,登陆以后向当地高山族人民挑衅。高山族民众在首领卓其笃的领导下,打退了敌人。美国人不得不要求谈判,卓其笃对他们说:“你们想和平,我们可以谈判;如果你们想打仗,我们奉陪到底!”他要求美国人的船只今后靠岸前,必须先挂起红旗,等岸上有红旗回答,得到允许后,才得上岸,不得违犯。美国人见他态度坚决,只好答应。

  清朝末年的时候,在中越边境的扣林山下,居住着苗族民众。他们的首领项从周年轻有为,武艺高强,有一颗爱国的心。 1884 年中法战争中,他率苗族民众配合作战,歼灭了许多侵略军和仆从军。后来中法签订了停战协议。可法国人不甘心,想扩大地盘,就趁天黑派人把界碑挖出来,向中国境内移动了很远。项从周发现后,立刻带人把界碑搬回原处。双方来回反复了十几次,项从周忍无可忍,和法国官员当面争论起来。他把一只鸡一条狗的头砍下来,扔到界碑前,厉声警告法国侵略者:“谁再敢把界碑移过来,就让他和这鸡狗一样下场!”法国官员吓坏了,连连发誓,说再不敢移动界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