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体谅篇

儿童资源网

2016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体谅篇

  学会体谅

  还没从学校毕业,我便迫不及待地四处找工作。想到自己刚入社会,只想多一些工作经验,我就没过多地挑剔,在一家刚开张的鞋店里谋了份营业员的工作。

  由于鞋店刚刚开张,事情很多,工作时间又长,才过了几天,我就感到身体有点吃不消了。每天入睡都要拖到深夜,第二天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精神。

  一天下午,我在招呼一位客人时,忍不住打起了瞌睡,以至于她在问话时我都还没回过神来,只听见她有点儿不耐烦地吼了一句:“听到没,耳朵聋了呀!”气得我当时满脸通红,真想转身就走。

  可转念一想,不管我是出于什么原因,在上班时打瞌睡本来就不对,如果换作是我的话,脾气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我停下脚步,向她轻声说了句“对不起”,见她态度软化不少,我又开始认真地为她介绍商品,到了临走时,她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对我说了声“谢谢”。

  我想,如果人与人之间在发生矛盾时,能换个立场,多为对方考虑,多体谅对方的话,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和谐。

  体谅他人,与人方便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我们常常会抱怨别人不关心自己,不体谅自己的难处。总是抱怨妈妈对自己太小气,使自己不能像别的同学那样潇洒走一回;总是抱怨老师太不近人情,一点也不理解自己的心思;总是抱怨同学不关心自己,在你失意的时候不能及时地送上他的关心。可是,你想过没有,别人同样也有他的苦衷,他的难处,你体谅过吗?

  我们向妈妈伸手要钱时,我们应该想一想,妈妈也是不容易的,她要安排一家人的生活,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每一分钱都有它的用处,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妈妈也有她的难处;当老师的“苛刻”要求使我们不能接受时,我们应该想一想,老师也是不容易的,那么大的一个班,他要对每一个同学负责,严格一点也是为了我们好;当我们向同学求助遭到拒绝时,我们应该想一想,他未必是不想关心我,他那样做肯定也有他的苦衷,另外要想想自己的要求是不是真的合理。能时时这样反思,我们就会变得平和而宽容。

  我们还可以再深入一层,即使是别人做错了,也要有一种宽以待人的胸怀,多体谅一下他的难处,想一想他良好的初衷,这样还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因为事情已经这样了,怨天尤人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伤害别人的感情。这一点,中国春秋时期的着名霸主秦穆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秦晋崤之战中,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员战将损兵折将,亡命归来,他没有责备他们,而是引咎自责,说:“寡人之过也……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也正是这三人在后来的秦晋交兵中大获全胜,为他报了一剑之仇。

  体会别人的难处,事实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哲理。这一点,古人早就认识到了。中国最伟大的哲人孔子在弟子向他请教一个可以奉行一生的处世原则时,他提出了一个“恕”字,又解释说,“恕”的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刘备在《诫子书》中谆谆教导刘禅:“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些都是最富有人生指导意义的经验之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奉行一生。

  打车

  在一个西班牙的小岛上,打车对于岛上的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有事情打车每每要等上个把小时,如果出行的话都要早早地等在路边,当然还要靠运气了。

  一个出国留学的游子求学和工作就在这个小岛上,学业完成,即将归国,他和家人早早出来等候,当他拦下一辆开过的的士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人。车从身边开走了,但车并没有走远,一位老者在前面二米处下了车。

  司机折了回来,把他们全家载上。当他上车的时候说了句:“我们真幸运,他居然就在我们前面一点下车了。”司机说道:“不是你们幸运,而是老者把车让给了你们。”听到这里他感到惊异,司机说:“那位老者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过看你们很早就站在路边,一定是急着去机场,他说他的事情也不急,就在这等下一趟车,让我来送你们,我这才折回来的。”

  他听后很感动,让司机折回来和老者打了声招呼表示自己的感谢。

  【实践应用】

  溺爱与体谅的性质是不同的

  孩子是以父母为榜样成长起来的。所以,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体谅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那么孩子将会受到父母的感染,并模仿其行为。

  只有充分感受到父母的体谅,孩子的体谅才会成长起来,否则,即使责怪孩子说“你能不能体谅一下爸爸妈妈”、“一点也不会关心别人”,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以体谅的态度对待孩子,与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听任孩子的摆布、尽心尽意地为他服务,或者是想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这种培养方法叫做溺爱。被溺爱的孩子由于控制欲望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想买的物品越来越昂贵,即使被父母拒绝,他也会因无法忍耐而纠缠不休,甚至有的大孩子会以暴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近年来,双职工家庭比以前多了起来,由于无法很好地照顾孩子,便有很多父母以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作为补偿,给孩子买这个买那个。这种控制欲望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长大成人时,就该轮到父母想哭了。

  满足孩子对物质、金钱的欲望,与对孩子灌注爱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