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凌晨3:45分,13军39师的尖刀团也就是沈阔所在的部队,乘“米轨”火车顺利到达了河口蚂蝗堡车站。这里离越南直线距离仅有20多公里了。在这里火车进站不鸣笛而是静静地滑行至站台,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卸下武器弹药、马匹装备并按各自的攻击地点、预定方向迅速隐秘的进入前沿阵地。战争一触即发,战士们的心里开始有了那种从未有过的恐惧、紧张和说不出的复杂思绪。说实在的;个旧到河口仅仅相隔一两百公里路,但气侯环境和战争的硝烟气氛已大不相同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为驱除外辱发奋图强的大气浩然中所释放出来的巨大战争潜能的情景!你还会被人民在国家召唤中所激发出来的那种凝聚民族之魂“亮剑”精神的无穷力量所震憾!这里;密林深处剑已出鞘!万炮所指、掩体密布、战壕纵横。边防部队十步一岗五步一哨,猫耳洞里的战士巳子弹上膛严密地注视着敌方的动向。只等一声令下一个民族长期所受欺辱的愤怒将化作无穷的力量!它将万炮齐鸣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长期盘据在我国边境地区的一切孳事挑衅的越军据点……
天朦朦亮,部队到达一个叫曼峨山寨的农场,构筑起了攻防兼备的阵地。农场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凹里,顺小山凹向东步行30分钟即可到达河口县。南面被一座近五、六百米高的山脉拦住视线,只要趴上山顶滚滚红河水便奔来眼底,它自北向南一泻千里涌入越南,再向南行便流入眉公河而汇入浩瀚的南海!这里放眼望去;红河的对岸就是越南。
相比之下,对岸越南的植被更密茂一些,树更高更大一些。这是因为长期的战乱,越南南部的大部份山地丛林都被战火蹂躏过,很多地方生灵涂炭、植物凋谢、荒凉凄惨。而与中国接攘的北部则成了大后方,它免遭了美帝国主义的狂轰烂炸从而保存了较好的植被和生态。如今反而成了我军攻击的最险恶的障碍。部队进入阵地后其任务也随之转变,主要担负起了战备值班和战斗动员准备工作。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
……
一声吼叫炮声隆 翻江倒海天地崩 …… 敌人腐烂变泥土 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这是60年代震撼山河的“英雄赞歌”它与一首“我的祖国”一起激励和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它刚柔相兼,刚;亮出了我军军魂;奇袭白虎团、血战上甘岭、以五大战役,把凶恶的美帝国主义赶过了“三八线”!柔;道出了热爱和平生活的人民,在大河两岸金黄稻谷、麦浪花开中生生不息、勤劳耕耘…
1979年2月14日傍晚,班长杨长林领头、副班长邢建华垫后,全班战友和全营的战士一起观看了“英雄儿女”和“上甘岭”两部影片。这是临战前的最后一次动员。记得;当“王成”对着话筒大声呼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时,全团沸腾了!全营沸腾了!全班沸腾了!当片中女战士双眼透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时,战士们在“我的祖国”优美动听的歌声旋律中深深地感动和震撼!这种感动和震撼将会化作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这天晚上很多战士失眠了,那是因为;“英雄赞歌”那气壮山河的韵律久久的、久久的在战士们的心中激荡着……
2月15日,一个晴朗的天空,部队进入了超临战前的武器弹药补充、整装准备。应该说班长是最忙的人,他不放心这个又当心那个,为每一战士紧一紧绳子,拉一拉绑带,鼓励战士们多带弹药、多带干粮、多增加一个急救包。而大家也都严谨地各自忙碌着、准备着。“小四川”整理完所有的装备行装后又偷偷地领了一颗手榴弹别在身上,被沈阔看到后也仿效着领了一颗,这样全班战友甚至全团、全军战士都仿效了!这就是有名的“光荣弹”的起源!只有在和敌人同归于尽时才会拉响它!在做好了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后“胖山东”“广东仔”这两“小子”偷偷打开了两大筒猪肉和什锦泡菜罐头,那香味一下子把我们全都吸引住了,大家赴了上去狂抢一通,笑声、打闹声和嚼食声响彻了这个小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