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是热的 第二季

儿童资源网

血是热的 第二季

  在我们开怀畅饮的时侯“湖北小丹”始终喝着闷酒很少说话,甚至有时还在呆呆的在思考着什么。

  1979年1月28日这天是“年三十”在千家万户、万家灯火、举家团圆欢庆春晚之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条消息震惊了全世界;越南军队今天在大量重炮和坦克的掩护下,以20万主力师攻占了柬埔塞首都金边。这是人类史上欺凌一个弱小民族的强盗行为!是全世人民坚决反对的霸权主义!也就在今天,部队匆匆吃了一餐有鱼、有鸡、有肉的“年饭”后便登上了从个旧到河口的“米轨”小火车上。说起“米轨”我们知道;目前我国铁路的轨间距是1.435米,叫做标准轨,简称“准轨”。全国的列车都行驶在按这个轨距修建的铁路上。但也有例外的,在云南昆明至河口,就有非标准轨,它就是解放前由法国人在我国和越南之间修建的“滇越铁路”,其轨距为1米,所以叫做“米轨”。昆明至越南河内的米轨铁路,是云南第一条国际铁路。1898年4月,法国经五年左右的勘测,设计和准备,于1903年开工,1910年建成通车,全长464.2公里,总投资16550万法郎。昆河线就是一条轨距为1000毫米的铁路,从昆明到中越边境小镇河口,全长467公里,是法国人1910年建成的滇越铁路的滇段。在修建昆河线之前,法国人已经在越南修通了从河内到中越边界的米轨铁路,当时中国清政府软弱无力,只能由法国人按照他们的意愿选择轨距。部队齐装满员又一次乘上火车、再一次向南挺进!这意味着我们离战斗不远了!

  河口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老街省老街市隔河相望,距昆明469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296公里,距出海口---越南北方最大的海防港416公里,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红河航道在此形成枢纽与越南对接。河口瑶族自治县辖2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河口镇、南溪镇、老范寨乡、桥头苗族壮族乡、瑶山乡、莲花滩乡;河口农场、坝洒农场、南溪农场、蚂蝗堡农场。河口面迎北部湾的海风,背靠大围山梁柱,城区四季浓荫,花果飘香,是一座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城市。河口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l.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年平均降雨量1587.3毫米,降雨长达163天。夏日长,湿度大,雨量充沛,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南溪河两岸都是热带原始沟谷雨林景观。河口的南溪河是红河的一条一级支流,发源于蒙自鸣鹫,由北向南,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在河口汇入红河流入越南,其最大流量在8月可以达到800多立方米/秒,最小在3月也有30立方米/秒左右。

  从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角度考量,滇越铁路“米轨”是一条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价值的铁路。直到今天,滇越铁路作为全国唯一的窄轨铁路,仍以其独特的身姿跨越着百年历史。 它是一条气势磅礴的蛟龙,在滇南的崇山峻岭中顺着红河自然河道走势蜿蜒穿行。它是一百年前创造的浩大工程杰作,它的每个组成部分——路面、桥梁、隧道、曲线半径、最大坡度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最适宜在地质情况复杂的云南山地运动。它是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险峻的铁路,建路伊始,西方有位资深的记者称之为最危险、最可怕的铁路,是“除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外,世界上的第三大工程”。 一百年前,数十万筑路工冒着风雨寒暑、忍受着蚊虫叮咬和各种苦痛,在这里开山筑路。而后,一条铁龙鸣响着汽笛,轰轰隆隆地翻山越岭、穿云破雾,出现在这块古老、神秘、封闭的土地上。人们惊奇,人们恐惧,人们欣喜。二十余年之后,民营寸轨铁路个碧石铁路开通,于是构成了横贯云岭高原南北的大动脉。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或“火车没有汽车快”,指的即是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试想艰难的修路岁月,每一寸轨道都凝聚着开路劳工的血汗,每一座桥隧均体现着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最终成为先辈留给后人的巨大财富。如果把滇越铁路比作彩虹,虽然美妙却过于轻巧,似乎不堪历史的重压;如果把它比作铁龙,虽然威武却过于修饰,因为其中满含了屈辱和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