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依照皇太极对漠南蒙古的编制,把漠北蒙古编为三十七旗。因为蒙古各部笃信喇嘛教,他下令在多伦建立汇宗寺。为了纪念这次盛大的盟会,他还亲笔撰写了汇宗寺碑文,命人树立在汇宗寺内。
噶尔丹虽然遭到失败,但仍不死心。五年以后,他又率领三万骑兵侵入巴颜乌兰,大肆掠夺。还扬言借来了俄国鸟枪兵六万,要兴兵深入内地。
康熙皇帝接到消息,决定第二次亲征。他命东三省清军为东路,陕甘地区清军为西路,自己亲率中路大军从独石口进入大沙漠。在沙漠里行军。粮草常常接济不上,康熙皇帝和官兵一起吃干肉、喝马奶,日夜兼程,走了七十多天,才探听到噶尔丹屯住在克鲁伦河的消息。有的大臣怕苦怕累,听说敌人还很远,就劝阻说:“道路迂回,粮秣不继,走了七十多天,还未见敌军,皇上不如暂时回驾吧!”康熙皇帝听了非常生气,斩钉截铁地说:“朕已告祭了天地宗庙。现在这样不见敌军就回去,还有什么面目对天下百姓?”他当即下令开拔,直奔克鲁伦河。到了克鲁伦河以后,康熙皇帝不等扎下营寨,就命令从征皇子和诸将前来议事。他席地而坐,拿出亲手绘制的阵势图,详细部署了作战方略。随后,又派使臣渡河到噶尔丹大营,约他明天决战。
噶尔丹根本不相信康熙皇帝会亲征到此,他放声大笑说:“哪能来得那么容易!”可是,等他登上克鲁伦河边的北孟纳兰山,见到河南岸清营黄幄龙纛,十分鲜明,大兵屯集,漫无边际。他吓得六神无主,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哪能来得那么容易!哪能来得那么容易?”随后跌跌撞撞地回到军营,闷头不语。当天晚上,他丢下营帐辎重,率领部众向西逃走了。
第二天一早,清军前来决战,只见噶尔丹的营盘已空无一人。康熙皇帝马上率领骑兵轻装追赶,沿途到处都看得到噶尔丹部队遗弃的财物、牲畜,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清军整整追了三天,没能赶上,只好停止追赶,康熙皇帝估计噶尔丹很快就要跟西路大军遭遇,就派人通知西路军火速阻击敌人。
两天之后,西路清军果然在昭莫多山下和噶尔丹相遇并进行了决战。一开始,西路军因为粮草接济不上,战马死亡大半,只好下马步战。噶尔丹手下兵将虽然只剩下一万多人,但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双方整整打了一天,清军无法取胜。只好把后备部队分成两路,一路横冲入阵,一路偷袭敌军的辎重。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噶尔丹阵营大乱,清军乘胜连夜追击,杀死敌兵一千多人,俘虏了三千多人,缴获了大批马、牛、羊、骆驼及幕帐器械等。噶尔丹只带着几十个亲信逃走了。康熙皇帝接到战报,十分高兴,命人在昭莫多山上树立石碑,记述此事。
这时候,噶尔丹的侄子策旺阿拉布坦得到康熙皇帝的支持,占领了准噶尔帮地阿尔泰山以西的地方,同噶尔丹作对。噶尔丹想回老家又回不去,只好收集残兵败将,在阿尔泰山以东地方游荡,靠打猎捕鱼过日子。同时,因为噶尔丹连年兴兵打仗,弄得准噶尔人长期不得安宁,人们越来越怨恨他,追随他左右的人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康熙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就派人去对他说:“只要你肯投降,入朝谢罪,皇上一定依照优待喀尔喀蒙古的规格招待你。”但是,噶尔丹不肯认输,拒绝了劝降。
为了免除后患,康熙皇帝又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一六九七年)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听说了,就派他的儿子到哈密借兵。没想到哈密王把他的儿子捆起来献给了清朝。他左右的亲信不是远逃就是投奔清营。无论噶尔丹把营帐扎到哪里,都不断地接到告急的警报,弄得他一夜要换好几处地方,连个囫囵觉都睡不了。他常常迷惑不解地对周围人说:“世界上的人真的不一样吗?听说皇上不论走到哪里,哪里的沙滩就要涌出甘泉,石头上也生青草,是天助他吧!我部下的人都投奔他去了,是人助他吧!如今我该如何是好呢?”过了些日子,他见自己众叛亲离,就吃毒药自杀了。他手下人把他的骸骨和女儿钟齐海献给了康熙皇帝,追随他左右的三百户人也全部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