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奔走中,柳知秋冷静下来,想起与妻子恩爱之情,不禁心软半截,再想柳家高门大户,若为此事打妻、杀妻,闹出去有辱门风!
柳知秋思来想去,觉得这事冷处理最好,就想条计策回家跟妻子说她娘家有急事,要她连夜回家!安排一台小轿,把她送回娘家。第二天清晨,写下休书一封,叫家人快马加鞭,送给方黄莲父亲。
方父是个老秀才,幼读孔孟之书,坚守周公之礼,信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见女儿突然回家,女婿又送来休书,差点昏死过去。他何等聪明。想是女儿做了有违妇道之事,女婿读书知理不想大闹,才用这办法冷处理。
方父想他方家世代清白,出此贱女有辱门楣,本想将贱人打死,又因亲生骨肉于心不忍,就将女儿赶出家门!
黄知府听到这儿,有些相信奸情之说,就把柳知秋留在衙门,他亲率众衙役赶到杨怀春家。
杨怀春在家闲住,见知府带群公差气势汹汹而来。正要起身迎接,知府当头一声吆喝:“与我拿了!”众衙役如群狼捕羊,把杨怀春绑了起来。
杨怀春大叫:“我没有犯法,大人因何捆绑?”
知府冷笑:“犯没犯法,一会儿就知道,你自己说的不算!”
杨怀春口喊:“冤枉!”
知府说:“冤枉不冤枉,到了大堂上再说!”
就这样,知府带众人,押着杨怀春直进书房,果然搜出一颗带有淡淡香味的小巧圆润的宝珠!
杨怀春见搜出宝珠,惊得目瞪口呆。
知府找到证据,押杨怀春到府衙立即升堂问案。
知府见杨怀春到了大堂,还装作一片懵懂,就传柳知秋、方黄莲上堂,来个三人对证,要杨怀春招供如何勾引方黄莲,私情赠珠之事!
杨怀春一片茫然不停喊冤!
这方黄莲见杨怀春,也像根本不认识似的。听知府说她跟这人有私情,高声大喊冤枉!
黄知府见这两个人在大堂上,还异口同声喊着冤枉,一拍惊堂木说:“你们两个休想隐瞒,本府已搜到证物,不怕你们不招!”
黄知府亮出退墨宝珠,方黄莲大吃一惊说:“这是我的珠子,日前竟然
不见,家中寻找不着,怎么在大人手上?你在哪儿得到的?”
黄知府微微冷笑说:“你不要佯装了!此珠本府自有地方得之。它本是你夫赠与你的定情之物,平日你放在哪儿?”
方黄莲说:“为了寻找方便,平日我放在梳妆盒盖上,不知怎么突然不见了,我找遍家里不见踪影,本想等丈夫回家后跟他言说,谁知他一回来,就说我娘家有事,把我支回娘家,没想竟在大堂上见到宝珠!大人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知府冷笑:“你说怎么回事,你不知道吗?此珠是本府在杨怀春书房搜到的!”
方黄莲一愣说:“竞有这等事,这真是天大的冤枉!”
知府说:“冤枉?柳家高门大户,家风严谨,外人不得随便出入,且与杨家相隔二十里,宝珠在你手中,一个闺中少妇房中,除了你夫柳知秋,谁人敢私自进出?若不是你与杨怀春勾搭私通,相赠宝珠定情,这宝珠难道长了腿,自己走到杨家书房的?如今,证据在本府手中,你们赖不掉的……”
知府说破宝珠之事,想杨怀春、方黄莲必然惊恐认罪,谁知他俩到了这个时候,还是矢口否认,拒不招供。
柳知秋见证据面前,他们还不承认,想人言不见棺材不落泪,这两个东西是见了棺材也不落泪,真是一对冥顽不化的贱人,一时怒火中烧难以容忍,对知府道:“大人!重赏之下有勇夫,重刑之下有懦夫;如今证据在前他们还不招,大人为何不用大刑?”
知府恼恨杨怀春、方黄莲顽固,听柳知秋一说便勃然大怒,令衙役动用大刑!
杨怀春是个斯文秀才,方黄莲是个柔弱女子,怎经得住大刑?熬受不过他俩只好招供:方黄莲在娘家,就跟杨怀春有私;嫁给柳知秋后,二人藕断丝连暗中来往,方黄莲为表真心,将丈夫给的宝珠,赠与了杨怀春。
黄知府读圣贤书,痛恨淫邪杀盗,见杨怀春、方黄莲招了私情,就将他们判了死刑打进囚牢,报上司批准后秋后问斩,退墨宝珠交还柳知秋。
判了杨怀春、方黄莲死刑,知府回后衙中休息,与夫人说着闲话。有丫环端来热水,知府和夫人准备洗脚。夫人弯腰到床底换鞋,突然脸色青乌、面带怒颜,从床底提出一只绣花鞋。夫人立时翻脸变成一只母老虎,揪着黄知府耳朵作河东狮吼,追问绣鞋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