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家新烘焙成的一批茶叶制成,这批货茶本是苏州的林大户要的,要求马不停蹄运到苏州,敬岳这才叫人赶工制成,谁知,正准备运往苏州,却来了消息说,林大户相中了另一家的东西,不要他的货了,这可急坏了敬岳。因为讲好了要直接运往苏州,便也没有预备货仓,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正当敬岳着急的时候,会馆派人来通知他,几家同行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倒置自家货物。硬是腾出了两处地方给敬岳。敬岳登时感动泪流,急匆匆就赶往老会长家,“咚”地跪在会长脚下,久久说不出话,最后,哽咽着道:“大恩大德,做牛做马……”老会长拉起敬岳,道“孩子,咱们徽商之所以长久不倒,屹立一方,凭的不仅是咱们经商的头脑,更是凭着咱们徽商的道义——以众帮众!咱们是一家人,你如今有难关,我们这些叔伯辈的怎能坐视不管?我们不用你的报答,只要你生意做好,别忘了帮扶落难的同行一把就够了!”
殊不知,这林大户突然不要敬岳的茶,正是杨典以官威威胁所致,而二人也绝不会就此罢手。
接下来的日子,凡是帮过敬岳的店铺,都受到威胁,会长甚至还被人打了,虽然大家都决意无论如何也要帮敬岳,但敬岳却不忍连累大家,主动将茶叶低价售出,也算减少了一些亏损。敬岳这才明白,自己没有权势依靠,就这样得罪刘文良和杨典,最后还是对自己不利,便想收敛一些,但没想到刘文良却准备赶尽杀绝,让杨典诬陷敬岳暗中支持邪教。
这可苦了敬岳,他急忙去沐恩寺求佛祖保佑,却见慧明前来规劝:“施主曾是佛门中人,应该知道人不能犯嗔戒,你如此急于报仇,失去心智,自然受人攻讦,不如放下,归隐山林。体验农耕之乐最好不过。”敬岳想再问,但慧明却转身离开了。
(四)东山再起
屠家茶庄一夜间破产了,敬岳成了沦落街头的乞丐,刘文良、杨典看到敬岳如此落魄,甚是得意。
但敬岳并未自暴自弃,他谨记慧明的话,归隐田间。闻听屠家变故的朱全福托人给敬岳带来不少珠宝银钱,敬岳没有推辞,而是用这些钱在山间置办田产,他不是用田地来种粮,而是自己种植茶叶,像当年马乾德种植青茶一般,他也准备通过自己的培育,种一种新茶。
年复一年,敬岳终于种得芽肉肥嫩的茶,并苦恩烘制方法,尝试用鲜芽炒制,用鲜叶、摊放、杀青、毛烘、摊凉、足烘、拣剔、补火,步步工序,一步不少。经过多年试验,终于制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茶叶。此茶烘焙好后全芽肥嫩,茸毫披露,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浅黄明亮,叶底嫩绿完整。冲泡开时,茶叶一根根立在水面,水面仿佛有一层雾气般,再加上“嫩芽”产于海拔千米的云雾之中,茶园常年被云雾笼罩,所以有幸尝得此茶的当地人称此茶为“雾里青”。
转眼间已经过去十一年了,在此期间,敬岳静下心来品茶,不再将茶叶生意作为报仇的工具。现在,他的“雾里青”茶得到了成功,自然该是他东山再起的时候了。
敬岳带着财产来到京城,仍旧秉着道义为主去经商,并广结京中大户为友。
一次赏茶会上,他带去了自己培育多年的“雾里青”茶,顿时艳惊四座,一时间,“雾里青”的名声传遍京中。但敬岳没发现,当时座中有位衣着华丽,颇具贵气的少年,眼含赞许,一直望着他,这位少年就是刚刚即位不久的正德皇帝。
不久,正德皇帝下令,“雾里青”为贡茶,敬岳也因奉茶有功,得与圣上相见。
敬岳将“雾里青”的来历告诉了皇上,得知敬岳悲惨身世的皇帝当即下令彻查杨典,这一查,竟牵扯出他的多宗大案,而且很多大案竟关联到太监刘瑾。
没多久,杨典被罢官,刘文良这借官势多行不法之事的奸商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敬岳总算是为家人报了仇。他久跪在父母和蕈心的墓前,嚎哭不止。功成名就的他,接来了已经老迈的朱全福,让他安度了晚年,同时为报马乾德的恩德,每年都会去拜会。
又过了几年,那位给贪官杨典撑腰的大太监刘瑾也因多行不义,被朝中正义之士惩罚,处以极刑。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雾里青”和屠敬岳的故事到此算是得到了圆满的结局,屠敬岳不屈不挠和重情重义正是徽商精神的体现,为后人传颂。但是,“雾里青”却并未消亡,而是在一代代徽商的努力下,不断改进,终成中华茶文化的一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