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宇文化及好景不长,很快就战火临头。在中原一带起兵的窦建德,势力快速增长,其兵马长驱直入,节节胜利,直逼江都。宇文化及抵挡不住,连连败退,最后带着萧皇后退守魏县,急忙自立为许帝,萧皇后被封为淑妃。但很快,魏县又被攻破,他们仓皇退往聊城。窦建德率军紧追,最后攻下聊城,杀死了宇文化及。宇文家从此灰飞烟灭,这萧后也成了窦建德的俘虏。虽然窦建德有意,萧皇后有情,但是窦建德女儿勇安公主和窦建德的皇后曹氏对她恨之入骨,生怕窦建德走了隋炀帝的后路,防的很严。这萧皇后很受了窦建德的夫人曹氏母女的一通羞辱,纵是萧后的脸皮厚,“被他母子两个,冷一句,热一句,讥诮得难当”。当萧后言道自己为“未亡人”的时候,被曹氏嘲笑:“未亡人三字,可以免言;为隋氏未亡人乎,为许氏未亡人乎?”说到此地,萧后只有掩面涕泣。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这萧皇后在夏宫安身未稳,一夜恩情,第二天,窦建德即差凌敬送萧后等,到突厥义成公主国中去。萧后原是好动不好静的人,宵来受了曹后许多讥辱,已知他不能容物。今听见要送到义成公主那边去,心中甚喜。想道:“倒是外国去混他几年好,强如在这里受别人的气。”催促凌敬起身,下了海船,一帆风直到突厥国中。
义成公主是隋炀帝的妹妹、萧后的小姑,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听到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迎接萧皇后。这萧皇后终于有机会远离了羞人的故土,能够出国旅游,那里天高皇帝远,没有人知道自己的那些丑事,也可终老天年。谁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萧皇后在此见到了自己的爱子赵王。但赵王觉得他母亲已为“失节之妇”,不再搭理,给奶妈痛斥萧太后是失节之人。“萧后听见,不觉良心发现,放声大恸,回思炀帝旧时,何等恩情,后逢宇文化及,何等疼热。今日弄得东飘西荡,子不认母,节不成节,乐不成乐,自贻伊戚如此。越想越哭,越哭越想,好像华周杞梁之妻,要哭倒长城的一般。”就算真的哭倒了长城,估计也永远不会像孟姜女一样被人称颂。真是: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日羞。
应该说,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对她还不错,“自此萧后倒息心住在义成公主处”。但这萧皇后那里能够耐得住寂寞,“只那可汗虽是个勇敢忠厚的蛮王,政治之外并无丝竹管弦之乐,惟裙带下那一答儿是他消遣的事。年近五旬,已弄成病了。不想萧后到来,又看上了眼,向惟沙夫人与薛冶儿凛不可犯。萧后与韩俊娥、雅娘早已刮上了手了,他们又是久旷的人。突厥可汗便增了几贴劫药,只就一旦弄死”。眼见得这萧皇后是个害人精,后来,处罗可汗死了,姑嫂两个又顺理成章地嫁给他的弟弟“颉利可汗”义成公主见丈夫死了,抑郁抱疴,年余亦死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公元630年,年届花甲的萧氏,含泪回到长安。此时,突厥大败,义成公主死了,颉利可汗遭擒。按理说,萧氏仍属“战俘”,但她特殊的身份,居然赢得了大唐的礼遇。《旧唐书.太宗本纪》载:“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萧氏归来,李世民给足了面子。
途中萧后到扬州祭奠隋炀帝,看了那些陪隋炀帝自尽的傧妃,隐隐有羞愧之心。萧后见了巍然青冢,忙扑倒地上去,大哭一场,低低叫道:“我那先帝呀,你死了尚有许多人扈从,叫妾一人怎样过?”凄凄楚楚,又哭起来。萧后起身化了纸,奠了酒,先行上轿。随同萧后而来的两个隋朝的太监和宫女却自尽在隋炀帝的墓前。
这时萧皇后已是四十八岁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三十三岁。但萧皇后入朝时,李世民见她云髻高耸,雾鬓低垂,腰似杨柳,脸似牡丹,美眸流盼,仪态万千。不但完全没有按年龄而应有的老态,比一般的少女又多一份独到的成熟果实般诱人的风韵,还在后宫大秀秋千,才华盖世的李世民不禁为之心旌摇曳;再加上萧氏饱经离乱而孕育出来的楚楚可怜的情态,更加令人由悯惜而生爱怜。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评,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萧皇后身上体会到一种成熟女人的风韵,更感受到一种类似姐姐与小母亲般的温馨,使他为繁重国事所累的心得到抚慰。这就样,萧皇后被唐太宗封为昭容,成了大唐天子的爱姬。李世民作皇帝后,为了避免重蹈隋炀帝的覆辙,在宫中励精图治,崇尚俭节。萧皇后来到宫中时,他破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来欢迎她,四处张挂着华丽的宫灯,歌舞姬们献上轻歌曼舞,桌上堆满山珍海味,唐太宗以为这种场面已够豪奢了,因此问身旁的萧昭容:“卿以为眼前场面与隋宫相比如何?”